一、一动就出大汗怎么办
1.出汗本身是一种调节体温,散热的一种方式,比如劳动,运动,情绪激动,紧张之后出汗都是很正常的,因此出汗是一种很正常的表现.人与人之间是有个体差异的,比如胖一些的人汗液就会多一些,瘦一些的人出汗就会少一些,这都属于正常范畴.夏天天气热,故汗多属人体正常调节体温的一种正常方式,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来达到散热的目的,从而维持人体体温的恒定;吃饭时因内脏体统处于高度运作状态,故产热会比安静时多,故吃饭时汗多而无其他不适者亦属正常情况。
2.根据你的年龄及大部分临床经验来进行初步猜测的话,如你的汗多属病理性的,那么肺气虚为主,兼有阴伤之证的可能性比较大.肺气虚卫外不固,不能固涩津液,故见自汗出,汗多,动辄尤甚;肺主气,司呼吸,肺为气之本,故肺气虚,推动无力,机体运动功能下降则可见易疲劳,动则呼吸气短;汗为阴津,汗出过多,必会致阴液内伤,故可见口渴喜饮等。
3.如无其他不适则无需太过担心,但汗为心之液,不管生理性汗出还是病理性汗出,长期大量汗出必然会影响人体体液的代谢,故建议在热天暑天时多食用一些清热生津的食品,如西瓜等,平时在运动或出汗较多后注意适时补充足量水分,建议饮用淡盐水。
二、身体一动就出汗的原因
1.低血糖症
患有低血糖症者,发作时,血糖突然变化,会刺激交感神经,造成其过度兴奋,人体释放出大量的肾上腺素,因而,低血糖通常会有面色苍白、容易出冷汗、四肢震颤等等症状。
2.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因此,经常会有异常出汗现象,与此同时,若还伴有多食不易饱、渴水多但仍然口渴、多尿和体重减轻等,建议做血糖检查,可能患有糖尿病。
3.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主要的一个症状,便是非常怕热,容易出汗,常常伴有,紧张,性格改变,失眠,多疑等症状。
4.嗜铬细胞瘤
大汗淋漓,并且多为阵阵出汗,病情发作或加重时,会有面部潮红或苍白,心慌,头痛,四肢冰凉且颤抖等症状,有时候也会有持续性和出汗。
三、哪些部位出汗多
出汗是人体的体温调节方式,天热或活动的时候,机体通过汗液的蒸发把体温降低到正常水平。但是,汗出得太多也不是件好事。从中医角度来看,汗是津液的代谢产物,血汗同源,因此出汗过多会耗气,伤及津液而损心血。尤其是老年朋友,夏季常常有出虚汗的症状,此时更要警惕。
手心脚心出汗多。平时手心容易出汗,脚汗、腋窝汗也出得厉害。《伤寒明理论》指出,“多由脾胃湿蒸,旁达四肢手足所致。”这种出汗一般是脾胃、肠道不适的表现。如果伴有口干、牙龈肿痛,可服用清胃热的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等。如果伴随腹部胀满疼痛,大便不通,多属于肠道内有积粪的热证,可服用通便药。此外,也有一些外用的方法,比如用白矾或者葛根煎汤泡脚,或者用黄芪防风煎汤来洗手,时间久了,也会有所改善。
头面部出汗多。老人和产后身体虚弱的女性,会有头汗过多的情况,多属于气虚。头顶出汗,宜滋肾清肺,可用麦冬等泡水喝;适当吃一点百合粳米粥,可以润肺止汗。每当吃饭时,就头汗淋漓,身体发热,这种要以泻胃火为主,并注意不要吃得太过油腻,多吃新鲜蔬菜,清淡饮食。也有人是因为湿气太重,额头部位爱出汗,平时要多吃利水排湿的食物,如薏米、山药、地瓜、冬瓜。
四、不同时间出汗的表现
白天动一动就大汗。白天不活动或轻微活动的情况下,就汗出不止。这些人常有身体虚弱、说话语声较低、食欲差、易感冒等特点,中医认为是气虚的表现。饮食上多食用山药、豆浆、牛羊肉、扁豆、栗子、核桃仁等,也可用党参或黄芪炖鸡以补益机体,缓解气虚。还可通过动作舒缓、动静结合的运动增强体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推荐一款黄芪红枣汤,黄芪30克,红枣20枚,猪瘦肉100克,水煎服。适用于气虚不固之自汗。
半夜出汗多。这种情况多见于50岁左右的中年人和65岁以上的老人。入睡后,在半夜或黎明时分,胸部、背部、大腿等地方出汗,出汗量较多,睡着出汗,醒来汗止,中医称“盗汗”。这些人常有失眠、手脚心热、心烦、两颊潮红、口咽干燥等特点,多为肾阴虚而肝火旺所致。应禁食辛辣动火食物,切勿饮酒,并多吃一些新鲜蔬菜,注意劳逸结合。被褥、铺板、睡衣等,应经常拆洗或晾晒,以保持干燥,并应经常洗澡,以减少汗液对皮肤的刺激。 另外,低血糖、甲亢、糖尿病等疾病也可引起多汗,应及时到医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