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 【解酒妙招】蜂蜜水——蜂蜜成份中含有一种大多数水果没有的果糖,它可以促进酒精的分解吸收,因此有利于快速醒酒。此外,还有各式说法:西红柿汁——酒后头晕。新鲜葡萄——酒后反胃、恶心。西瓜汁——酒后全身发热。芹菜汁——酒后胃肠不适、颜面发红。酸奶——酒后烦躁。香蕉——酒后心悸、胸闷。
真相: 最近几天,谣言粉碎机见识了各种劝酒、醉酒,也听到许多解酒妙招,其中出镜频率最高的就数蜂蜜水了。在网上一搜索,蜂蜜水占据了解酒界的半壁江山,此外林林种种的说法也是很多。今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些方法真的能有效解酒吗?
蜂蜜水的神话
万众期待的蜂蜜水,的确不是空穴来风。人们很早就发现蜂蜜里含有的果糖。
能够加快酒精的代谢,如果饮酒的同时食用果糖有可能使机体内的酒精在更短的时间内消失。
研究发现,如果按照饮用1克酒精就需要补充1克的果糖的比例来,血液中酒精代谢的速度可以加快44.7%,而酒精中毒表现的时间可以缩短30.7%。
看上去这可是一个不错的解酒方法,因此甚至有人希望能使用果糖来处理急性酒精中毒的病例。
不过,实际情况可没这么简单,果糖不能作为常规手段来治疗酒精中毒。因为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果糖对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症状并没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更糟糕的是,它会导致血液中尿酸和乳酸的含量急剧上升。这些异常代谢的产物对人体是有害的。
最新的一项研究还发现,果糖参与的酒精代谢还会增加代谢型X并发症(syndrome X)发生的风险。表现就是血液中的葡萄糖、三酰基甘油的含量大大上升,甚至超出正常标准范围的上限。代谢型X并发症会带来罹患糖尿病、心脏病的风险。
如今,果糖影响酒精代谢的机理依然没有完全弄清楚。目前认为它主要是干扰了酒精代谢的第一步——乙醇脱氢酶的作用。酒精在人体中首先会被代谢产生乙醛。如果饮酒过量或者是代谢受阻,乙醛会在体内堆积起来,导致种种醉酒症状——头痛、头晕、烦躁、心悸……在随后的分解过程中,乙醛会被进一步代谢为乙酸。上述症状就能得到缓解。如果摄入的酒精过量,来不及代谢,酒精还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可能出现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功能紊乱,严重的时候往往需要送医处理。此外,酒精也会造成人体脱水。这会加剧醉酒带来的痛苦。所以,即使果糖真的降低了血液中酒精的浓度,也仅仅是缓解了乙醇对中枢系统的急性伤害,对危害更大的乙醛则完全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