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的营养膳食要求 每天要吃多少食物好
7~9岁营养之道
孩子到了7岁,生活中最大的改变就是变成了小学生,每天背书包上学。上小学给孩子带来了新的生活内容,有的孩子因此而增加了饭量,但有的孩子饭量依旧同以往差不多,于是妈妈就担心起来。其实,孩子的饭量不大是因为身体的需要量不大,到了发育时期,孩子因为身体增长的需要,饭量自然会大起来的,因此,不必去强迫孩子多吃。
上小学的孩子虽然不像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那样有特殊的饮食要求,但也还是有自己的营养特点。儿童生长发育需要的各种营养素都不能缺乏,和大人在一起吃,由于大人有大人的饮食偏好,如果不注意,就会使孩子也产生这种偏好。比如,父亲不喜欢吃豆制品,母亲买得少,时间一长孩子就会不受吃豆制品。然而豆制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其营养价值不下于鱼肉蛋,而且豆制品中含有孩子成长发育所必需的全部氨基酸,所以是孩子不可缺少的食品。如果认为孩子已经是小学生了,就可以吃得随便些,就容易使孩子产生贫血缺钙等营养问题。做妈妈的,既要迁就丈夫的饮食爱好,又要使孩子得到全面的营养,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10~12岁营养之道
10~12岁的孩子可以完全和成人一样吃饭了、这样,妈妈也就放心了,但正因为这样,孩子反而容易发生营养问题。这时候孩子身体对铁和钙需要量增长,如果不注意补充含有这两种矿物质的食物,就容易发生贫血和缺钙,因为孩子的消化能力比婴幼儿时强了。
因此,从营养的角度来考虑,这时候最好不要光给孩子吃精细的米和面,恰恰相反,应该多让孩子吃一些五谷杂粮,像玉米、小米、甘薯之类。这些粮食不仅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而且含有比大米白面多的营养成分。这时候应该给孩子吃得好些,但不一定是贵的食物,比如胡萝素的价钱比冬笋便宜,但是营养价值高于冬笋,海参的价格比一般鱼肉类贵得多,但其蛋白质含量不如鱼肉。
如何安排小学生一天膳食
自然界给我们创造了品种繁多的食物,各种食物含有的营养成分不同。米、面粉等粮食富含淀粉、维生素B1;禽、畜、水产品富含蛋白质;水果、蔬菜含有较多的抗坏血酸、矿物质、膳食纤维。但是没有任何食物能包含所有的营养成分满足人体的需要,人们只能将各种食物搭配起来食用,才能满足人体的营养需要。
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时期,合理膳食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及学习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按营养要求,学生一日的膳食应该有主食有副食,有荤有素,做到多样化。粮食除米之外,还应吃面粉类制品,如面条、馒头、包子。要经常吃些海带、紫菜、香菇、蘑菇等菌藻类食物。学生需要钙较多,应多吃些虾皮、豆及豆制品、奶与奶制品等。每月吃l~2次肝,以补充维生素A。
小学生每天各类食物平均摄入量大致为粮食400~500克(其中豆或豆制品40~50克),蔬菜300~400克(其中绿色、棕色、黄色等应占一半),鲜乳类200~300克,鱼、畜肉、蛋100~200克(即所谓5、4、3、2或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