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金樱子的作用与功效
金樱子为较常用中药,始载《蜀本草》。
- 别名
金英子。
- 来源产地
中药金樱子为蔷薇科多年生灌木金樱子的成熟干燥果实,野生。主产于中南,华东,西南等地区。
- 性状特征
呈倒卵形,略似花瓶,长3厘米左右,直径约2厘米。外皮橙色或棕红色,稍有光泽,上端宿存花萼如盘状,下端略尖,全体有刺毛脱落后的棕褐色突起小点。切开假果,果壁厚约1.5毫米,淡橙色,内壁附有多数黄色有光泽的毛茸,内含瘦果30~40粒。果壁气无,味微苦酸涩。
以个大色红有光泽,去净毛刺者为佳。
- 化学成分
含鞣质、苹果酸、柠檬酸、维生素C、皂甙等。
- 药理作用
涩精止泻,其作用为收敛、强壮。另有较强的抗菌和抗病毒作用。体外试验证明,本品为中药中抗菌作用较突出的几种药物之一,对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最强,其次为变形杆菌,对伤寒杆菌、福氏痢疾杆菌有一定程度抑菌作用。又在1:3200的水溶液中对流感病毒仍有抑制作用。此外,据最近报道,动物实验初步发现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
- 炮制方法
挖去瘦果及毛茸生用。
- 性味归经
酸、涩、平。入肾、膀胱、大肠经。
- 功能主治
涩精,止泻,缩尿。遗精、遗尿、小便频数、白带、脾虚久泄等症。
-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补虚而固涩,用途与芡实基本相同,且常同用。治肾虚遗精、尿频、夜尿、脾虚泄泻、白带,方如水陆二仙丹,或与其他补肾固涩药配伍,方如益肾方。本品可治慢性痢疾,取其有收敛和抗菌作用,常配莲子、芡实、罂粟壳等。此外,据报导有用100%金樱子浓煎液,内服治轻度子宫脱垂,有一定效果。
- 使用注意
多服久服会有便秘和轻度腹痛等反应。
- 用量
15~30g。
- 传统附方
水陆二仙丹(《洪氏集验方》)
金樱子膏、芡实粉等各等分,酒糊为丸,每服6g,米汤或温开水送服。
益肾方
金樱子15g,益智仁9g,覆盆子12g,狗脊12g,熟地6g,龙骨30g,牡蛎15g,茯苓12g,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