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儿2岁半,一直是家里的乖乖女。可最近,她成了家里的捣蛋鬼,不是把抽屉里的衣服全体扔到地上,就是自个儿往桌子椅子底下钻,害得妈妈整天忙着洗衣服,头痛不已。
馨儿妈不用担心,馨儿只是进入空间敏感期了。
这个阶段的孩子喜欢洞洞,他会研究钥匙孔,连纽扣洞也能抠上好一阵;喜欢把东西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翻抽屉就是他的工作;喜欢找一个地方钻进钻出,哪怕那只是一个电视机的包装纸盒;喜欢把东西从高处往低处扔……
里—外、高—低、上—下……孩子通过自己的实践领悟得很透彻呢!
此外,孩子把手里的东西往外扔的时候,也是在体验“物体与物体分离”,这个体验很关键,是孩子构建自我、萌发自我意识的开始。
如果你把孩子的这些举动当成破坏,还恶言相对,那只会吓坏孩子,抹杀孩子探索的欲望。
安全第一。收起家里的易碎物品。
引导孩子更好地认识空间。孩子把衣服从抽屉里一股脑儿都扔到地上,别埋怨他,可以和他说,你让衣服从抽屉“里面”跑到抽屉“外面”了,“上面”的抽屉开着,“下面”的抽屉关着……如果想让孩子和你一起收拾,继续对他说,我们一起把衣服从抽屉“外面”再放回抽屉“里面”吧,然后再把“上面”的抽屉关上。
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吧,仔细留意孩子的表情,一定是很专注、很满足的。
道具:毛绒、塑料等材质摔不坏的玩具。
在家里找一个比较宽敞的地方,你和孩子,一个扔一个捡,然后再角色对调一下。满足孩子“扔”的欲望的同时,也让孩子知道,扔完了还要收拾哦!
大型纸板箱若干(冰箱、洗衣机等的包装纸箱)
在家里找一个比较宽敞的地方,爸爸妈妈用纸板箱搭建一些可以供孩子钻进钻出的场所,有的从顶上爬进去,有的从边上进去,有的必须从下面钻进去……
用有限的道具,看谁垒得高。游戏中,让孩子自己摸索出:大的放下面,小的放上面,这样稳!耐心等等,孩子的能力会让你惊讶的!
孩子能发出“啊啊”的声音,对叠词特别感兴趣
能根据大人指令拍手、挥手、作揖,也了解“不”的意思
会喊“爸爸”“妈妈”,会用摇头表示反对
1岁半~2岁,孩子开始对细小事物感兴趣,并持续到4岁左右。一旦错过这个敏感期,孩子就会对细小事物失去兴趣,所以,请好好保护孩子观察的兴致。
小西2岁7个月了,已经独睡一段时间了,但最近老爱跟爸爸妈妈闹别扭:“不对,先刷牙,再讲故事,再给小熊盖被子,我再上床睡觉。刚才讲的故事不算,等我刷牙回来,你要把故事重新讲一遍,才行!”爸爸累了一天,睡眼惺忪地总算讲完了故事,结果女儿一句话,还得再讲一遍,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进入秩序敏感期的孩子就是如此较真儿,并非故意和父母作对。
一般秩序敏感期出现在孩子2~4岁,大致有3个阶段:?因为秩序被打乱而哭闹,一旦秩序恢复就会平静下来;?因为自我意识萌芽,为了维护秩序,孩子会大声说“不”;?为了维护秩序,要求一切重来。
如果此时,你硬生生地打破孩子的秩序,孩子在情绪上会无所适从,继而出现害怕、不安等情绪,长此以往,长大后很难适应新环境。
换个角度看问题,孩子有秩序感是件好事儿,总比做事颠三倒四好。
耐心寻找背后的原因。孩子要求“重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耐心了解一下,这样或许能让“重来”的次数越来越少。
投其所好,培养良好生活习惯。既然孩子喜欢讲秩序,那就按秩序办事:晚上准备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早上起来自己穿衣、洗漱、吃早饭;吃饭时,必须全家都坐齐了才能开动;买零食,要等到周末……
对孩子要守信。这个阶段的孩子特别认真,如果你和他有过“约定”,记得一定要守信用!
其他社会性与情绪发展的敏感期——
2岁左右,孩子进入模仿敏感期,常常会模仿大人的行为,如洗碗、扫地等;也会重复大人的话。这时,爸爸妈妈的引导很重要。
2岁左右,孩子开始不愿意和别人分享,会频频说“不”、“我的”。爸爸妈妈,别只看到孩子的叛逆,这正说明孩子长大了,开始有自我意识了。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孩子的敏感期有很多很多,每个敏感期出现的时间并不固定,每个孩子在某一敏感期里的表现也未必完全相同。
孩子的敏感期,需要爸爸妈妈用“心”去捕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