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白话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创业点子

五苓散的功效与作用及组成配方

作者:白话网小刘 时间:2025-03-01 15:31:29 浏览:

【方源】《伤寒论》。

【组成】猪苓十八铢(6克),泽泻一两六铢(9克),白术十八铢(6克),茯苓十八铢(6克),桂枝半两(去皮)(1.5克)。

【用法】水煎二次兑匀,分两次温服。若用散剂,将上药为末,每服3克,开水冲服,服后多喝开水,汗出则病愈。

【主治】外有表证,内有蓄水,头痛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或水入则吐;或呕吐泄泻;或水肿,小便不利;或痰饮,脐下动悸;或吐涎沫而眩晕者。

【方解】本方是化气引水之主方。方中茯苓、猪苓、泽泻皆属化气之品,使气行则水行;白术以健脾除湿,脾健则能散精而水精四布,使新入之水不致蓄而成灾;桂枝以解表邪,并多喝开水以助之,则表里通而各症自愈。

【应用】

1.耳流清水

耳流清水,祖国医学则责之于肾,因肾开窍于耳。耳流清水无臭味者,为肾水上泛,而肾与膀膀相表里,水之出路为膀胱。故用本方从膀胱以利其水,水有出路,则不致上犯于耳,其症自愈。

2.口流涎水

口流涎水,祖国医学认为是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湿,故水停中焦,不能布散周身,而沿本经上溢,因脾脉连舌本、散舌下,所以口中常流涎水。用本方以利水健脾,利其已蓄之水,脾健则水精能以四布,使新入之水再不致停而为患。

3.慢性腹泻

慢性腹泻是临床上常见之症,系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祖国医学认为是脾不散精,偏渗于大肠所致,症见大便溏薄,缠绵不愈。用本方以分清浊,使水走清道,则大便自调。

4.白带过多

白带过多是妇科常见之症,多为慢性盆腔炎所致。祖国医学认为是湿邪为患,责之于脾肾。本方虽为利水之剂,但水饮痰湿是异名同类。故可用本方加重白术量以健脾燥湿;桂枝易肉桂以温肾阳,使水液得以正常运行,无湿邪之患。

5.白浊症

白浊是前列腺炎的主症之一,这里所指的白浊为一般细菌所引起的慢性前列腺炎。祖国医学认为亦是湿邪为患,故仍用上方治疗。

6.阴下湿

阴下湿是湿邪下注的病变,其症见阴囊经常出汗不止。虽病变部位不同,然其因则一,故仍用上方治疗。

7.眼球胀痛

眼球胀痛是眼科疾病的一个常见症状,多种疾病均可发生。若眼球胀痛伴有上眼睑乏困而懒于睁眼、眼压增高者,可用本方治疗。祖国医学认为眼睑属脾,脾为湿困,故懒于睁眼,眼球发胀亦是湿邪为患,故用本方燥湿利水。水湿出,则其症自愈。

【病案举例】

例一:郑某,男,32岁,榆中县定远人。1974年9月18日初诊。

患者右耳流清水三月余,其水清亮无臭味,经多方治疗无效。诊其脉平,无其他异常变化。

方用本方治疗:茯苓6克,猪苓6克,泽泻9克,白术6克,桂枝3克。水煎分二次服。三剂。

二诊:病情明显好转,耳流清水量已减少。继用上方,再服三剂。

三诊:病愈,耳已不流清水。停药观察一月,再未复发。

例二:王某,男,3岁,兰州医学院干部家属。1976年8月12日初诊。

患儿自生后经常口流涎水,先以为属正常现象,未予治疗。后因流涎水太多,才进行多方治疗,但疗效不佳,遂邀中医治疗。

方用五苓散半量治之。服药三剂后,涎水量大为减少。又服三剂而告愈。

体会:第一例耳流清水者,祖国医学认为,肾开窍于耳,肾主水,水气上溢则耳流清水。肾水之出路宜从膀胱泄之,故用治膀胱蓄水证的五苓散治之,临证上获得满意效果。由此可见,祖国医学的脏腑与五官九窍及脏腑表里关系的理论,甚为真切。

第二例口流涎水者,根据《金匮要略》中“吐涎沫而巅顶眩者,五苓散主之”之义而治之,亦取得卓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