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一词,在我国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论语·微子》中就有“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说法。人们认为,五谷是黍、稷、麦、菽、稻,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谷物都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食物。
根据中国传统饮食习惯,食物被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主食,一类是副食。主食指的就是五谷,副食指鱼、肉、蛋、奶蔬果等。世界上很多营养学家都认为,中国人这种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的饮食结构模式相当优越,不但有利于健康,而且能够节省能源,保护环境。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就心慌。”谷物作为主食,向人体提供的能量占70%,蛋白质占40%~50%,在饮食中的作用极其重要。同时,谷类也是钙、磷、铁等矿物质以及B族维生素的重要来源。
当然,以谷物为主食的膳食结构的营养并不全面,蛋白质含量较低,缺乏赖氨酸、色氨酸和苏氨酸,虽然含有高质量的不饱和脂肪酸、膳食纤维和维生素E,却缺少维生素C、D、A,以及对人体有益的胡萝卜素,所含的磷、铁不容易被人体吸收,钙含量也很少。所以人们吃饭时,应当主副食搭配食用。
从人体新陈代谢的特点来看,以谷物向人体提供主要能量是很合适的。谷类中的淀粉、糖有简单的结构,能够被人体迅速地氧化分解,在短时间内制造出大量热能。氧化分解的最终产物二氧化碳和水,会很容易被排出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