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熟的香蕉有什么危害 会导致性早熟吗
催熟的香蕉会导致性早熟,是真的吗?
从苏丹红到三聚氰胺,从注水肉到地沟油,每当社会上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大家的心都会被狠狠地震惊一下,担心自己的身体健康。不过这之中既有真实事件,也有捏造的假新闻。有传言果农为了缩短香蕉的生长周期,利用一种名叫“乙烯利”的化学药剂将青香蕉催熟,食用了这种催熟的香蕉不仅没有什么营养价值,还能导致儿童性早熟,令无数为人父母者直呼担忧。然而这是真的吗?
剖析
乙烯利是什么?
这得先从乙烯说起。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分子式为C2H4,也是五大植物激素之一(其他四个分别是: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20世纪初,由于市场对水果需求量的增大,使果农们迫切需要解决产量与生产周期的问题。之后发现乙烯能够催熟水果,于是用含有乙烯的“煤炉气”帮助水果成熟的方法就在果农间流传开了。不过,乙烯是种气体,用起来难以精确控制。在这种背景下乙烯利出现了,使用它的溶液喷洒、浸泡果实能加快其成熟。
植物生长过程中会产生乙烯,所以即使不使用乙烯利,水果也能自然成熟。不过自然成熟的水果,尤其是娇嫩的热带、亚热带水果,极难长时间保存,也就很难运输,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证明了这个问题。其实北方的老百姓能够吃到新鲜美味的热带水果都是乙烯利的功劳。据研究,经过乙烯利处理的香蕉,其营养物质与天然熟透的相比差别不大,而且成熟均匀、色泽光亮,更有卖相。所以,乙烯利自20世纪60年代被发现以来受到了众多果农的青睐。
乙烯利对健康的影响
那么,乙烯利是否对人体有害呢?乙烯利本质上是一种有机磷化合物,其急性中毒的症状与其他的有机磷农药类似,但它是一种磷酸中羟基未被完全取代的磷酸酯,所以毒性较弱。在有记录的两例乙烯利急性中毒案例中,病人都有瞳孔缩小、肺水肿等有机磷中毒的症状。这两个人究竟摄入了多少乙烯利呢?一个取食了20克乙烯利粉剂,另一个空腹饮用了250毫升乙烯利溶液。
对于消费者来说,一般情况下我们食用的水果蔬菜上的乙烯利残留不太可能让人产生急性中毒的情况。我国现行规定是,包括香蕉在内的热带、亚热带水果乙烯利残留量不能超过2毫克/千克。以上述两例中毒案例作为标准,假设我们买到的香蕉乙烯利残留量超标100倍(200毫克/千克),那么一位成年人需要吃掉上百斤的香蕉才会中毒——而在此之前,更应该担心的是会不会把人给撑坏了。
乙烯利的服用半致死量约在2000毫克/千克以上。研究报告称,小鼠摄入的乙烯利剂量达到半数致死量的1/16就可以对其免疫系统造成严重影响,达到半数致死量的1/4就会造成体细胞、生殖细胞的畸形。这些数据乍看起来觉得很可怕,但是仔细推敲下,单靠香蕉里的残留量的话,离那些危险数值还有很大距离。美国的研究人员做过这样一个研究:选取20名测试者,以每日每千克体重0.5毫克的剂量服用乙烯利,16天之后,发现测试者的红细胞胆碱酯酶含量没有变化,血浆胆碱酯酶有所下降。不过在其后的两个星期内,这一指标又逐渐恢复到了正常水平。基于这项研究,美国环境保护局(EPA)的一份报告指出,正常成年人每日可摄入乙烯利量为每千克体重0.05毫克。就是说,一位50千克体重的成年人每日摄入2.5毫克乙烯利(相当于5斤符合国家规定的香蕉里乙烯利的最高残留量),身体不会有任何变化,健康也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当然,作为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应当尽量减少甚至避免摄入。其实果农是不会过度在水果上使用乙烯利的,否则水果会因为成熟过快而更容易腐烂,这在无形中为食品安全提供了一个保障。所以一般情况下,残留乙烯利的量不会很高。此外,乙烯利的水溶性很好,食用之前仔细清洗水果也可以大大减少水果表面的残留。
乙烯利不能催熟儿童
植物激素不能同样作用于动物,人类无法通过服用生长素长高,也无法利用脱落酸祛个腿毛之类的。乙烯利能催熟香蕉,可是要催熟个孩子它还是做不到的。儿童性成熟是受到性激素的调节,在人体内它们都有特定的结构和特异性的受体。无论是乙烯还是乙烯利都不能参与性激素的合成,更不可能发挥出性激素的作用。所以,乙烯利在儿童性早熟上,是非常无辜的。
真相是这样的
水果催熟剂乙烯利是国家规定下允许使用的农药,现使用较普遍。乙烯利毒性较低,只要香蕉上残留的乙烯利没有超过国家标准,既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明显影响,更不会造成儿童的性早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