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白话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程序开发

上呼吸道感染吃什么食物调理好

作者:白话网小吴 时间:2025-03-01 12:29:29 浏览:

上呼吸道感染吃什么食物调理好

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广义的“上感”不是一个疾病诊断,而是一组疾病,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热、细菌性咽-扁桃体炎。狭义的“上感”又称普通感冒,是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呈自限性,但发生率较高。成人每年发生2~4次,儿童发生率更高,每年6~8次。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季较多。

上呼吸道感染属中医“感冒”“温病”等范畴。感冒是感受风邪,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特征。

本病四季均可发生,尤以春、冬两季为多。病情轻者多为感受当令之气,称为伤风、冒风、冒寒;病情重者多为感受非时之邪,称为重伤风。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病情类似者,称为时行感冒。其发病多由体质虚弱,生活失调,或因气候多变,卫外功能不固,外感六淫,时行疫毒之邪从皮毛、口鼻而侵,邪犯肺卫,致卫表不和。

(一)病因分析

感冒是由于六淫、时行病毒侵袭人体而致病。以风邪为主因,因风为六淫之首,流动于四时之中,故外感为病,常以风为先导。但在不同季节,每与当令之气相合伤人,而表现为不同证候,如秋冬寒冷之季,风与寒合,多为风寒证;春夏温暖之时,风与热合,多见风热证;夏秋之交,暑多夹湿、每又表现为风暑夹湿证候。但一般以风寒、风热为多见,夏令亦常夹暑湿之邪。至于梅雨季节之夹湿、秋季兼燥等,亦常可见之。

(二)辨证论膳

1.风寒束表证(风寒型)

证候: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时流清涕,咽痒,咳嗽,咳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

代表方:葱豉汤。

组成:葱白10g,淡豆豉10g。

制作:将淡豆豉放入温水中泡发,洗净备用。将适量清水放入锅中,大火烧开后放入葱白、淡豆豉,煮10~15分钟即可。

用法:温热服食,服后盖被取汗。

备注:本方源自《伤寒论》。葱白解表,淡豆豉和中除烦,二者合用,适用于外感初起,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者。

2.风热犯表证(风热型)

证候: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面赤,咳嗽,痰黏或黄,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干欲饮,舌苔薄白微黄,舌边尖红,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代表方:菊花茶。

组成:菊花10g,冰糖适量。

制作:将菊花放入茶杯中,用开水冲泡,盖严温浸10~15分钟,加入适量冰糖即可饮用。

用法:代茶饮。

备注:本方中菊花可疏风解表,清热解毒,适合风热感冒、咽喉肿痛者。腹泻者慎用。

3.暑湿伤表证

证候: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或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胸闷脘痞,泛恶,腹胀,大便或溏,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代表方:生姜苏梗饮。

组成:生姜、苏梗、陈皮、山楂各6~9g。

制作:将上四味食材用沸水浸泡10分钟后煮沸,去渣,加糖或盐,随饮。

用法:代茶饮。

备注:本方中生姜可散寒和中、化痰祛湿,苏梗解表祛暑,陈皮行气,山楂消食,四者合用,可除湿祛暑、解表和中,适用于暑湿感冒伴消化不良者。

(三)饮食注意

感冒期间宜多饮水,多喝牛奶、果汁、豆浆等,不宜食酸涩或油腻之品。感冒初起时,可用大葱、豆腐加胡椒熬汤喝,可通鼻塞、止流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