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食补吃哪些食物最有效
《难经》中载:“人赖饮食以生,五谷之味,熏肤(滋养肌肤)、充身、泽毛。”说明我国两千多年以前,已十分重视饮食的营养作用。
饮食的滋养是人体赖以生存的基础。一个人一生中摄入的食物要超过自己体重的1000~1500倍,这些食物中的营养素(中医称为“水谷精微”),几乎全部转化成人体的组织和能量,以满足生命运动的需要。
中医学认识饮食对人体的滋养作用是从整体观出发的。它认为各种不同的食品分别可以入某脏某经,从而滋养脏腑、经脉、气血,乃至四肢、骨骼、皮毛等。饮食进入人体,通过胃的吸收,脾的运化,然后输入全身,成为水谷精微而滋养人体。这种后天的水谷精微和先天的真气结合,形成人体的正气,从而维护正常的生命活动和抗御邪气(致病因素)。此外,还形成维护机体生命的基本物质“精”。“精”藏于五脏,是脏腑功能活动的思维、意识活动,即“神”的基础。“气、精、神”为人体之三宝,生命之所系,而它们都离不开饮食的滋养。所以,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曾经说:“安身之本必资于饮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
常用的食补方法有以下几种:
平补法:有两种意义,一种是应用不热不寒、性质平和的食物。如多数的粮食、水果、蔬菜,部分禽、蛋、肉、乳类食物,如粳米、玉米、扁豆、白菜、鹌鹑蛋、猪肉、牛奶等。一种是应用既能补气又能补阴,或既能补阳又能补阴的食物。如山药、蜂蜜既补脾肺之气又补脾肺之阴,枸杞子既补肾阴又补肾阳等,这些食物适用于普通人保健。
清补法:指应用补而不滋腻碍胃、性质平和或偏寒凉的食物,有时也以泻实性食物祛除实证,如清胃热,通利二便,加强消化吸收,推陈而致新,以泻中求补。常用的清补食物有萝卜、冬瓜、西瓜、小米、苹果、梨、黄花菜等,以水果、蔬菜居多。
温补法:指应用温热性食物进行补益。适用于阳虚或气阳亏损,如肢冷、畏寒、乏力、疲倦、小便清长而频或水肿等症患者,也常作为普通人的冬令进补食物。如核桃仁、大枣、龙眼肉、猪肝、狗肉、鸡肉、鲇肉、鳝鱼、海虾等。
峻补法:指应用补益作用较强、显效较快的食物来达到急需补益的目的。此法的运用,应注意体质、季节、病情等条件,需做到既达到补益目的又无偏差。常用的峻补食物有羊肉、狗肉、鹿肉、鹿胎、鹿尾、鹿肾、甲鱼、熊掌、鳟鱼、黄花鱼、巴鱼等。
历代中医本草文献所载具有保健作用的食物归纳如下:
聪耳(指增强或改善听力):莲子、山药、荸荠、蒲菜、芥菜、蜂蜜。
明目(指增强或改善视力):山药、枸杞子、蒲菜、猪肝、羊肝、野鸭肉、青鱼、鲍鱼、螺蛳、蚌、蚬。
生发(指促进头发的生长):白芝麻、韭菜子、核桃仁。
润发(指滋润头发、美发、改善枯燥、使其美丽):鲍鱼。
乌须发(指头发早白早黄者得以恢复):黑芝麻、核桃仁、大麦。
长胡须(指不生胡须的男性生长胡须):鳖肉。
美容颜(指改善面部皮肤失健情况,或称健肤、润肌肤、助颜面白等):枸杞子、樱桃、荔枝、黑芝麻、山药、松子、牛奶、荷蕊。
健齿(指使牙齿坚固、白洁):花椒、蒲菜、莴笋。
轻身(指消肥胖,使步态轻健,或使习武者增强跳跃能力):菱角、大枣、榧子、龙眼、荷叶、燕麦、青粱米。
肥人(指改善瘦人体质,使之增肥):小麦、粳米、酸枣、葡萄、藕、山药、黑芝麻、牛肉。
增智(指益智、健脑等):粳米、荞麦、核桃、葡萄、菠萝、荔枝、龙眼、大枣、百合、山药、茶、黑芝麻、黑木耳、乌贼鱼。
益志(指增强气感):百合、山药。
安神(指使精神安静、利睡眠等):莲子、酸枣、百合、梅子、荔枝、龙眼、山药、鹌鹑、牡蛎肉、黄花鱼。
增神(指增强精神,减少疲倦):茶、荞麦、核桃。
增力(指增强体力,也称健力、善走等):荞麦、大麦、桑椹、榛子。
强筋骨(指强健体质,包括筋骨、肌肉及体力):栗子、酸枣、黄鳝、食盐。
耐饥(指使人耐受饥饿,延长进食时间):荞麦、松子、菱角、香菇、葡萄。
能食(指增强食欲、消化等能力):葱、姜、蒜、韭菜、芫荽、胡椒、辣椒、胡萝卜、白萝卜。
壮肾阳(指调整性功能,使失调机能如阳痿、早泄等得以复常):桃仁、栗子、刀豆、菠萝、樱桃、韭菜、花椒、狗肉、狗鞭、羊肉、羊油脂、雀肉、鹿肉、鹿鞭、燕窝、海虾、海参、鳗鱼、蚕蛹。
种子(指增强助孕能力,也称续嗣,有安胎作用):柠檬、葡萄、黑雌鸡、雀肉、雀脑、鸡蛋、鹿骨、鲤鱼、鲈鱼、海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