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局部或全身的感染,称产褥感染。产褥感染后常发生各种妇科炎症(急性外阴、阴道、宫颈炎、急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急性附件炎)以及急性盆腔腹膜炎及弥漫性腹膜炎。严重者发生血栓静脉炎,甚至脓毒血症及败血症。本病是产褥期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产褥感染、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心脏病、子痫)之一。本病以产褥期内出现发热、下腹疼痛、恶露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
本病中医学属于“产后发热”范畴。本病病机为产后体虚,感染邪毒,正邪交争,或败血停滞,营卫不通。热毒不解,则易传入营血或内陷心包。
【必备名方】
1.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加减:金银花30克,野菊花12克,蒲公英12克,紫花地丁12克,天葵子12克,五灵脂6克,蒲黄6克,牡丹皮12克,赤芍12克,鱼腥草12克,益母草9克。水煎服。高热不退、大汗出、烦渴引饮、脉虚大而数者,加生石膏(先煎)10克,知母12克,天花粉12克,芦根12克,南沙参15克;下肢肿胀、疼痛者,加路路通12克,鸡血藤9克,丹参10克。
2.清营汤加减:犀角3克(用水牛角30克代),生地黄15克,玄参10克,淡竹叶3克,麦冬10克,丹参6克,黄连4.5克,金银花10克,连翘6克,紫花地丁10克,蒲公英12克,栀子12克,牡丹皮9克。水煎服。兼见惊厥者,加羚羊角2克,钩藤12克,地龙9克。
3.芩连半夏枳实汤加减:半夏9克,黄芩9克,枳实9克,厚朴9克,陈皮9克,苦杏仁9克,郁金9克,荆芥9克,黄连6克,当归15克,赤芍15克,益母草15克,丹参12克。水煎服。唇干渴甚者,加天花粉12克,栀子12克。
4.人参当归汤加减:人参6克,肉桂6克,当归9克,生地黄9克,麦冬12克,白芍10克,粳米30克,淡竹叶3克,大枣3枚。水煎服。兼见恶寒头痛、脉浮或浮数者,加防风12克,荆芥9克,紫苏叶10克;口干咽燥、四肢乏力、午后热甚者,加南沙参15克,玄参15克,女贞子12克;高热持续、恶露黏稠臭秽者,加金银花30克,连翘30克,败酱草30克;下腹疼痛拒按、脉沉弦、舌红苔黄者,加牡丹皮15克,炒桃仁10克,炮姜炭10克。
5.当归补血汤合一阴煎加减:太子参12克,生黄芪24克,全当归6克,大麦冬15克,地骨皮15克,白薇15克,细生地黄15克,青蒿12克,炙鳖甲12克,龟甲12克。水煎服。
【名医指导】
1.产前应加强营养,纠正贫血,积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其他并发症;预防和治疗滴虫阴道炎或真菌性阴道炎;妊娠末期,禁止性交和盆浴,禁止一切阴道治疗和检查。
2.有产道感染、胎膜早破、产后出血等有可能感染者,可给予抗生素或清热解毒之品。
3.临产时要加强营养,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接生器械要严格消毒;尽量减少出血及撕、裂伤。
4.产后产妇要采取半卧位;注意全身及会阴部清洁;尽量早期起床,以促使恶露早排出。注意保暖、避风寒、慎起居;洗脸、刷牙及接触水的时候,均宜使用温水。
5.注意营养,多喝水,增强身体抵抗力;产褥期要禁止性生活。
6.产后宜调畅情志,放松心情,保持良好的心态。
7.一旦确诊患有产褥感染,应及时住院治疗;必要时应先暂停给婴儿喂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