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惊厥
惊厥(ConVulsion)是小儿常见的急诊,尤多见于婴幼儿。由于多种原因使脑神经功能紊乱所致。表现为突然的全身或局部肌群呈强直性和阵挛性抽搐,常伴有意识障碍。小儿惊厥的发病率很高,据统计6岁以下小儿惊厥的发生率约为成人的10~15倍,约5~6%的小儿曾有过一次或多次惊厥。其原因为:婴幼儿大脑皮层发育未臻完善,因而分析鉴别及抑制功能较差;神经髓鞘未完全形成,绝缘和保护作用差,受刺激后,兴奋冲动易于泛化;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而致惊厥;血脑屏障功能差,各种毒素容易透入脑组织。
惊厥发作前少数可有先兆。如见到下列临床征象的任何一项,应警惕惊厥的发作:极度烦躁或不时“惊跳”、精神紧张、神情惊恐,四肢肌张力突然增加、呼吸突然急促、暂停或不规律、体温骤升、面色剧变等。惊厥大多数为突然发作。
二、惊厥的诊断
(一)年龄
由于不同年龄发生惊厥原因不同,故寻找病因时要考虑到年龄。
新生儿期:产伤、窒息、颅内出血、败血症、脑膜炎、破伤风和胆红素脑病多见。有时也应考虑到脑发育缺陷、代谢异常、巨细胞包涵体病及弓形体病等。
婴幼儿期:高热惊厥、中毒性脑病、颅内感染、手足搐搦症、婴儿痉挛症多见。有时也应注意到脑发育缺陷、脑损伤后遗症、药物中毒、低血糖症等。
年长儿:中毒性脑病、颅内感染、癫痫、中毒多见。有时须注意颅内占位性病变和高血压脑病等。
(二)季节
某些传染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冬春季应注意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及其他呼吸道传染病,夏秋季应多考虑乙型脑炎及肠道传染病如菌痢、伤寒等。冬末春初时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及CO中毒。白果、桃仁、苦杏仁中毒都具有一定季节性。
(三)病史
有无发热有热惊厥多为感染所致,应详细询问传染病接触史及当地的流行情况。个别非感染惊厥有时亦可发热如持续癫痫、白果中毒等。无热惊厥大多为非感染性,应详询出生史、喂养史、智力与体格发育情况,既往类似发作史和误服有毒物质史及或脑外伤史。但严重感染在反应性差的小儿(尤其新生儿)可无发热,有时甚至体温上升。
三、惊厥的治疗
1.控制惊厥
(1)针刺法:针人中、合谷、十宣、内关、涌泉等穴。2—3分钟不能止惊者可用下列药物。
(2)止惊药物:
①安定:每次0.2~0.3mg/kg,最大剂量不超lOmg,直接静注,速度1mg/min,用后1~2分钟发生疗效。静注有困难者,可按每次0.5mg/kg保留灌肠,安定-注射液在直肠迅速直接吸收,通常在4-l0分钟发生疗效。应注意本药对呼吸、心跳有抑制作用。
②水合氯醛:每次50—60mg/kg,配成l0%溶液,保留灌肠。
③***钠:每次8—10mg/kg肌内注射。
④氯丙嗪:每次1-2mg/kg肌内注射。
⑤***钠(阿米妥钠):每次5mg/kg,用10%葡萄糖稀释成1%溶液以lml/min度静注,惊止即停注。
2.一般处理使患儿侧卧,解开衣领,清除口、鼻,咽喉分泌物和呕吐物,以防吸入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在上、下磨牙间安放牙垫。防止舌咬伤。严重者给氧。高热者物理降温或给解热药物。
3.控制感染感染性惊厥应选用抗生素。
四、惊厥的预防
一、预防
惊厥发作时,不能喂水和进食,以免发生窒息和吸入性肺炎。惊厥缓解后可给予糖水或富有营养、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汁质食物,如鸡蛋、牛奶、藕粉、面条等。惊厥患儿不宜食用酒、醋、茶叶、咖啡、巧克力和可乐等兴奋性物质,尽可能避免间接吸烟,注意避免过度疲劳或过度兴奋,以免诱发惊厥发作。
二、饮食
宜
1.宜吃高纤维食物;
2.宜吃含糖低的蔬菜;
3.宜吃含钙丰富的食物;
4.宜吃富含硒的食物;
5.宜吃富含维生素B和维生素C的食物;
6.宜吃五谷杂粮等粗粮类食物。
忌
1.忌吃油煎、炸、油酥及猪皮、鸡皮、鸭皮等含油脂高的食物;
2.忌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
3.忌吃精制糖类的食物;
4.忌吃淀粉质高的食物;
5.忌吃过咸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