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食怎么办快速解决方法 中医偏方伤食又名食积、宿食病,即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一种临床症候群,是由胃动力障碍所引起的疾病,也包括胃蠕动不好的胃轻瘫和食道反流病。
分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器质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中医的“脘痞”、“胃痛”、“嘈杂”等范畴,其病在胃,涉及肝脾等脏器,宜辨证施治,予以健脾和胃、疏肝理气、消食导滞等法治疗;器质性消化不良是由某器官病变引起的消化不良症状。胃和十二指肠部位的慢性炎症,使食管、胃、十二指肠的正常蠕动功能失调;患者的精神不愉快、长期闷闷不乐或突然受到猛烈的刺激等均可引起消化不良。
李杲方
白术丸
【组成】白矾(枯)9克,黄芩15克,橘皮21克,神曲(炒)、半夏、白术各30克,枳实(麸炒)33克。
【用法】上药研为极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6丸,白汤调服。素食多用干夹杂,故加黄芩以泻之。
【主治】伤豆粉、湿面、油腻之物。
【来源】《兰室秘藏》。和中丸
【组成】人参、干生姜、陈皮各3克,干木瓜6克,炙甘草9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9克,白汤送下,食前。
【功效】补胃进食。
【主治】饮食所伤。
【来源】《兰室秘藏》。半夏枳术丸
【组成】半夏(姜制)、白术、枳实(麸炒)各适量。
【用法】上药研为极细末,荷叶烧饭为丸,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克,多服不妨,热汤浸蒸饼为丸亦可。
【功效】健脾化湿,行气消食。
【主治】冷食内伤,脾胃气虚,饮食不消。
【来源】《脾胃论》。
瓜蒂散
【组成】瓜蒂、赤小豆各适量。
【用法】上药研为极细末,每服3克,温水调服,取吐为度。
【功效】涌吐停食。
【主治】饮食过饱,填塞胸中。
【来源】《兰室秘藏》。
朱丹溪方
保和丸
【组成】山楂180克,神曲60克,半夏、茯苓各90克,陈皮、连翘、萝卜子各30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炊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9克,白汤下。
【功效】消食和胃。
【主治】食积停滞。症见胸脘痞满,腹胀时痛,嗳腐吞酸,厌食嗳恶,或大便泄泻,舌苔厚腻而黄,脉滑。
【来源】《丹溪心法》。胃苓汤(又名对金饮子)
【组成】甘草、茯苓、苍术、陈皮、白术、官桂、泽泻、猪苓、厚朴各适量。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每服15克,如生姜5片,大枣2枚,水煎服。
【功效】健脾利湿。
【主治】湿滞伤食,脘腹胀满,泄泻,小便短少者。
【来源】《丹溪心法》。
万全方
三棱消积丸
【组成】三棱(炮)、莪术(炮)、神曲各3克,青皮、陈皮、小茴香、巴豆(和米炒焦黑去米)各15克,益智仁、丁香各5克。
【用法】上醋面糊为丸,如麻子大。生姜汤调服。
【主治】伤生冷,一切硬物冷积。
【来源】《幼科发挥》。家传养脾消积丸
【组成】白术30克,陈皮22.5克,苍术、厚朴(姜汁炒)、枳壳(面炒)、半夏、山楂各15克,炙甘草9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蒸为丸黍米大。每服20~30丸,米饮送下。
【功效】消宿食,去陈积。
【主治】食积停滞。
【来源】《幼科发挥》。
洪立正方
曲麦枳术丸
【组成】白术60克,枳实、神曲(炒)、麦叶(面炒)各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荷叶烧饭为丸,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丸,温水下。
【功效】行气消食。
【主治】多食后心腹满闷不快。
【来源】《医学入门万病衡要》。三黄枳术丸
【组成】黄芩60克,黄连、大黄(煨)、神曲、白术、橘皮各30克,枳实(炒)15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汤浸蒸饼,丸如绿豆大。每服9克,白汤调服,量依所伤服。
【主治】伤肉食、湿面、辛辣、味厚,胸膈满闷不安。
【来源】《医学入门万病衡要》。
谈金章方
快膈消食丸
【组成】三棱(煨)、蓬莪术(煨)、缩砂(去壳)、白术、神曲(炒)、麦蘖(炒)各15克,香附(炒)30克。
【用法】研为末,蒸饼丸,生姜汤调服。
【功效】行气活血,消食导滞。
【主治】宿食停滞,肚胀腹痛。
【来源】《诚书》。枳实丸
【组成】白术60克,枳实、半夏、山楂肉、姜黄、神曲、麦芽、陈皮各30克,木香4.5克。
【用法】研为末,薄荷蒸饭为丸,姜汤调服。
【功效】消食化积。
【主治】食积。
【来源】《诚书》。
程国彭方
三黄枳术丸
【组成】黄芩(酒炒)30克,黄连(酒炒)12克,大黄(酒蒸)22.5克,神曲(炒)、枳实(面炒)、白术(陈土炒)、陈皮各15克。
【用法】荷叶煎水迭为丸,如绿豆大,每服4.5克或6~9克,量人虚实酌量用。
【功效】清热利湿,消胀除满。
【主治】热食所伤,肚腹胀痛,并湿热胀满,大便闭结。
【来源】《医学心悟》。独行丸
【组成】大黄(酒炒)、巴豆(去壳,去油)、干姜各3克。
【用法】研细,姜汁为丸,如黄豆大。每服5~7丸。
【功效】通腑攻下。
【主治】中食至甚,胸高满闷,吐法不效,须用此药攻之。
【来源】《医学心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