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嘟嘟胀气 脾运化出状况
中医表示,胃胀气是「脾」系统出了状况。首先要强调是,西医的「脾脏」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但中医的脾并不是指「脾脏」,中医的「脾」包含整个消化系统。一般来说,「脾主运化」脾负责消化、吸收食物和运送各种营养物质,当脾的功能不好时,便会出现腹胀、腹痛,或是食慾不振等症状。一般来说,以下这些族群,较容易有胃胀气的困扰:
族群1/便秘者
平时有便秘症状的民众,因为宿便堵在肠子中,吃进去的食物,消化后无法顺利进入大肠,持续在肠胃中发酵产生气体,容易有胀气的状况。
族群2/饮食习惯不良者
吃饭吃太快,一餐时间少于15分钟、或是吃太饱、边吃饭边讲话、甚至情绪紧张,都会引起胀气。另外,食用不好消化的食物,例如糯米类、高油脂或是甜食,以及嚼食口香糖也容易胀气。
族群3/乳糖不耐症者
食用乳制品或喝牛奶会腹泻的人,可能患有乳糖不耐症。这类人因为体内缺少分解乳糖的酵素,肠道细菌分解乳糖时会产生大量气体,造成胀气。
族群4/鼻子过敏、鼻涕倒流
鼻子过敏的人晚上睡觉时,会不自觉用嘴巴呼吸,而吞入较多空气,造成胃胀气;另外,鼻涕倒流会把带有发炎细胞的鼻水吞下肚,肠胃道较脆弱的人就容易胀气、腹泻。
【按摩3穴位消消气】
按摩方式:以指腹按压5秒后停1秒,有微微酸胀感即可。
次数:每次约3至5分钟,每天可按2至3次。
1.《中脘穴》
穴位:在肚脐正上方约4指宽处。
功效:提升气血循环,舒缓胃胀气。
2. 《内关穴》
穴位:手腕横格纹以上三个手指宽,两条肌腱中间处。
功效:增强肠胃蠕动,降逆、止呕。
3.《足三里》
穴位:将食指放在膝眼上,其余三指自然贴近小腿,无名指下缘所到之处。
功效:消胀气、助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