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白草是一种常用草药.近年来,在化学、药理和临床应用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有很好的开发前景。中药三白草别名五路叶白、白水鸡、塘边藕,为三白草科植物三白草的干燥地上部分。三白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70cm。
【拼音】Sān Bái Cǎo
【来源】本品为三白草科植物三白草Saururus chinensis (Lour.)Baill.的干燥根茎或全草。根茎秋季采挖;全草全年均可采挖,洗净,晒干。
【性状】本品根茎呈圆柱形,稍弯曲,有分枝,长短不等;表面灰褐色,粗糙,有节及纵皱纹,节上有须根,呈环节状,节间长约2cm;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类白色,粉性。茎呈圆柱形,有纵沟4条,一条较宽广;断面黄色,纤维性,中空。单叶互生,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5cm,宽2~10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全缘,基出脉5条;叶柄较长,有纵皱纹。总状花序于枝顶与叶对生,花小,棕褐色。蒴果近球形。气微,味淡。
【鉴别】取本品粉末2g,加石油醚(60~90℃)10ml,浸渍过夜,滤过,滤液置蒸发皿内,自然挥干,有特异的芳香气;加1%香草醛硫酸溶液,即显红色,放置后变为蓝紫色。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切段,晒干。
【性味】甘,辛,寒。
【归经】归肺、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用于小便不利,淋沥涩痛,白带,尿路感染,肾炎水肿;外治疮疡肿毒,湿疹。
【用法用量】15~30g;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三白草的功效与作用
清利湿热,消肿,解毒。治水肿,脚气,黄疸,淋浊,带下,痈肿,疗毒。
①《唐本草》:"主水肿,脚气,利大小便,消痰破癖,除积聚,消疔肿。"
②《本草拾遗》:"捣绞汁服,令人吐逆,除胸膈热痰,亦主疟及小儿痞满。"
③《植物名实图考》:"治筋骨及妇人调经多用之。"
④《岭南采药录》:"治淋浊,利小便,消热毒。"
⑤《广西中药志》:"治妇女白带及痧气。"
⑥《本草推陈》:"治火淋,虚淋,黄疸。"
⑦《湖南药物志》:"治痢疾,蛇咬伤。
如何挑选三白草
本品根茎呈圆柱形,稍弯曲,有分枝,长短不等;表面灰褐色,粗糙,有节及纵皱纹,节上有须根,呈环节状,节间长约2cm;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类白色,粉性。茎呈圆柱形,有纵沟4条,一条较宽广;断面黄色,纤维性,中空。单叶互生,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5cm,宽2~10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全缘,基出脉5条;叶柄较长,有纵皱纹。总状花序于枝顶与叶对生,花小,棕褐色。蒴果近球形。气微,味淡
三白草的制作技巧
内服:煎汤,3~6钱;或捣汁坎。外用: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三白草的保存方法:置阴凉干燥处
三白草的食用禁忌:脾胃虚寒者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