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白话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故事语录

三金片的功效与作用及副作用、副作用

作者:白话网小李 时间:2025-03-01 12:28:19 浏览:

三金片的功效与作用及副作用、副作用

【主要成分】金樱根、菝葜、羊开口、海金沙、积雪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益肾。用于下焦湿热、热淋、小便短赤、淋沥涩痛;急、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尿路感染属肾虚湿热下注证者。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3片,3~4/d。

【药理作用】抑菌,抗感染,消肿,清热,利尿,镇痛,抗氧自由基,提高机体免疫力等。

1.利尿作用SD系成年、健康、普通级大鼠,雌雄兼用,实验前2d,每日于10时及16时分别给大鼠灌胃给水2.5ml/100g体重各1次。

末次灌水后1h,即17时撤去饲料和水。第2天8时实验时各鼠按2.5ml/100g体重经灌胃给5%葡萄糖生理盐水作为水负荷,并将动物随机分为5组,即生理盐水对照组、三金胶囊24g/kg、12g/kg、4g/kg各1组及氢氯噻嗪(25mg/kg)组,每组12只动物。各组动物均单个置于代谢笼内,代谢笼参照文献制备。于给水负荷后40min,开始灌胃给药,容量均为100g体重2.5ml。给药后即开始收集各鼠尿液。从给药后(0时间)开始到120min测量并记录各鼠尿量1次,之后每1h测量记录1次,直至给药后7h。将各鼠各次尿液合并混匀后取样用生化自动分析仪测定尿K+、Na+、Cl-含量。结果从各组每鼠平均总尿量及尿量平均增加百分比可以看出,三金胶囊3个剂量组给药后7h内的总尿量均大于生理盐水组,其中以12g/kg组比生理盐水组显著增加,分别为(3.99±1.63)ml和(2.65±1.32)ml。三金胶囊大、中、小剂量及氢氯噻嗪25mg/kg组给药后7h总尿量增加百分比分别为3.3%,50.2%,20.2%和197.3%。说明三金胶囊的利尿作用确切、温和。各组给药后7h内平均每100g体重总尿量及每100g体重总尿量增加%(以生理盐水组为100%)。三金胶囊具有明显利尿作用,仍以中剂量(12g/kg)的作用显著。给药后不同时间内各组每只动物的平均排尿量。数据的统计学分析显示,三金胶囊中剂量(12g/kg)和低剂量(4g/kg)组给药后头2h内每只动物平均总尿量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增加明显,而大剂量三金胶囊组头2h平均每只动物总尿量(1.06±0.73)ml不及生理盐水组(1.22±0.90)ml但无显著差异。其余各时间点各组每只动物平均尿量与生理盐水组无显著差异。三金胶囊给药后7h内混合尿液中K+、Na+、Cl含量改变。三金胶囊能明显减少尿Na+、Cl的含量。仅大剂量时可明显增加尿K+含量,中、小剂量则对尿K+含量无明显影响。

2.治疗泌尿系感染的机制研究细菌悬液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UEC),自一女性肾盂肾炎患者尿中分离出,具有P菌毛;普通大肠埃希菌(由广东省防疫中心提供),具有Ⅰ菌毛。供试菌在使用前经培养用生理盐水配制成109个/ml的细菌悬液。尿道上皮细胞悬液取健康女性晨尿,离心,取沉淀,用生理盐水洗2遍,配制成105个/ml的细胞悬液。NIH系小鼠。方法:抗UEC黏附作用:体外抗UEC黏附作用:先将三金片剥去糖衣,研碎,用蒸馏水溶解并配成0.50%(g/ml)的浓度。过滤后,低速离心,取上清液,高压灭菌。另将上述0.50%的三金片溶液用营养肉汤配制成0.25%,0.175%的稀释液备用。取上述3种浓度的三金片溶液各3m1,另取3m1营养肉汤作对照,分别接种0.1ml的UEC,与普通大肠埃希菌悬液,37℃静止培养18h,低速离心,取沉淀,生理盐水冲洗2遍,再配制成109个/ml的细菌悬液,作为经中药处理过的细菌悬液。分别取上述药中经处理过和未经中药处理过的细菌悬液各0.2ml,分别加入0.2ml尿道上皮细胞悬液混合,加生理盐水至1ml,将上述混合液置37℃振荡孵育30min后,反复洗涤离心,除去未黏附的细菌,取沉淀,适当稀释,涂片、干燥、热固定,复红染色,计数20个上皮细胞所黏附的UEC数,计算平均值并作数理学统计。体内抗UEC黏附作用以健康女性为受试者,近期未服任何药物。晚睡前,排尿后(留取尿液20ml),口服100mg三金片,收集药后4h尿及次日晨尿各20ml;分别将药前尿、药后4h尿及次日晨尿离心,取上清液3m1,接种0.1ml的细菌悬液,37℃静止培养18h,离心后,取沉淀,生理盐水冲洗2遍,再配成109个/m1的细菌悬液,然后同体外抗黏附试验操作,并计算。结果,体外抗UEC黏附作用的结果显示,未经三金片处理的LIEC,可大量黏附在尿道上皮细胞上,而经3种不同浓度三金药液处理后的UEC则其黏附于尿道上皮细胞上的细菌数与对照组均有明显减少。说明其有良好的体外抗UEC黏附作用。体内抗UEC黏附作用结果表明,经服三金片后4h及次日晨尿液处理过的UEC黏附于尿道上皮细胞上的数量与营养液培养的经药前尿液处理的UEC黏附数量比较,有明显减少,而普通大肠埃希菌,无论经药前尿、药后尿或未经任何处理,其黏附于尿道上皮细胞上的数量均很少,无明显差异。

3.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1)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选用18~22g体重的NIH小鼠,随机均分为5组,即三金浸膏大、中、小3个剂量组(生药24g、12g、4g/kg,下同);氢化可的松组(50mg/kg);空白对照组。均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及氢化可的松组灌胃给水,1/d,连续10d。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于第1、第6天给药的同时皮下注射氢化可的松。

末次给药当晚腹腔注射5%鸡红细胞0.4ml鼠,10h后取腹腔液涂片(1)。

将涂片置37℃孵育30min,取出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晾干,姬姆萨-瑞氏染色,油镜下计数100个巨噬细胞,计算吞噬率及吞噬指数。结果:三金浸膏中、小剂量组的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及吞噬指数明显高于氢化可的松组;而氢化可的松组的吞噬百分率及吞噬指数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

(2)对小鼠体内溶血素形成的影响:选用18~22g体重的NIh小鼠。设三金浸膏大、中、小3个剂量组,均灌胃给药,并设环磷酰胺组及空白对照组,均灌胃给水,每天1次,连续10d。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于第1、4、8天给药的同时皮下注射环磷酰胺20mg/kg,于第4天给药的同时腹腔注射SRBC(2×10ml)0.2ml只鼠免疫。免疫后第6天小鼠断头取血,按文献方法进行溶血素测定。结果:三金浸膏3个剂量组的半数溶血值均明显高于环磷酰胺组。环磷酰胺组与空白对照组比则明显降低。

(3)对小鼠周围血T淋巴细胞百分率的影响:采用酸性A-醋酸萘酯酶(ANAE)测定法(3),选用NIh小鼠4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三金浸膏设3个剂量组,均灌胃给药,并设氢化可的松组及空白对照组,均灌胃给水,每天1次,连续10d。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于第1天、第6天给药的同时皮下注射氢化可的松(50mg/kg),末次给药后1h鼠尾取血涂片,按文献方法进行ANAE测定,镜检100个淋巴细胞,求ANAE阳性百分率(T淋巴细胞百分率)。结果:三金浸膏中、小剂量组的ANAE阳性百分率明显高于氢化可的松组。

(4)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选用18~22g体重的NIH小鼠,随机分为6组。各组均灌服给药,空白对照组及氢化可的松组灌服水,1/d,连续10d。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于第1、6天给药的同时皮下注射氢化可的松。末次给药当晚腹腔注射5%鸡红细胞,0.4ml/只,10h后取腹腔液涂片。将涂片置37℃孵育30min,取出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晾干。姬姆萨–瑞氏染色,油镜下计数100个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

(5)对小鼠溶血素形成的影响:结果三金浸膏3个剂量组及左旋咪唑组的半数溶血值均明显高于环磷酰胺组,环磷酰胺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

(6)对泼尼松所致免疫低下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10~12g健康NIH系小鼠5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给蒸馏水20ml/kg,三金片3个剂量组胃内给药,1/d,连续7d。

于给药的第3天起,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同时每天胃内给泼尼松0.05g/kg。连续5D造模,末次药后12h,按小鼠碳粒廓清法测定各鼠的吞噬指数并按免疫器官重量法测定各鼠免疫器官重量。结果三金片3个剂量组均可显著增加泼尼松所致免疫低下小鼠单核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低、中、高3剂量组均可显著增加小鼠免疫器官胸腺、脾的重量,说明三金片可提高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有对抗免疫低下的作用。

(7)对泼尼松所致免疫低下小鼠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18~22gNIh系小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给蒸馏水20mg/kg,三金片3个剂量组胃内给药,1/d,连续7d,于给药的第3天起,所有动物均腹腔注射5%鸡红细胞混悬液0.2ml进行免疫,同时,除正常组外,各组于给药的第3天起胃内泼尼松0.05g/kg,连续5D造模。末次药后12h按鸡红细胞做免疫原的溶血素测定。免疫试验:对泼尼松所致免疫低下小鼠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泼尼松所致免疫低下小鼠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金片2个剂量组均可显著增加泼尼松所致免疫低下时鸡红细胞做免疫原的小鼠溶血素含量,说明三金片具有提高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

4.抗感染消肿作用三金浸膏大、中、小剂量和阿司匹林均能明显减轻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三金浸膏大剂量和阿司匹林均能明显降低大鼠足环的角叉菜胶性炎症肿胀率,其作用可持续4h以上:中剂量在给药后1h和4h的肿胀明显低于对照组:小剂量的肿胀率亦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三金浸膏大剂量和阿司匹林均能明显减轻大鼠肉芽肿的重量,可见三金浸膏具有显著抑制肉芽肿形成的作用。

5.镇痛作用热板法结果表明,三金浸膏大、中、小剂量给药后30min及大、中剂量给药后60min能明显提高动物的痛阈。阿司匹林亦能明显提高动物的痛阈,持续时间达60min以上。提示三金浸膏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

扭体法结果表明,三金浸膏中、小剂量和阿司匹林可明显减少小鼠腹腔注射醋酸引起的疼痛反应(扭体)次数,提示三金浸膏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

6.抑菌试验体内抑菌试验选取健康NIh小鼠500只,雌雄各半,均匀分为20只。分别给予参试药物,1/d,连续灌服7d。于第3次给药后60min,各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经培养基稀释的细菌悬液,金黄色葡萄球菌(10-3)、铜绿假单胞菌(10-3)、大肠埃希菌(10-4)、甲型链球菌(10-2),染菌后继续给药,停药后观察1周,记录小鼠存活数。

大剂量组对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甲型链球菌的小鼠有明显保护作用,但对大肠埃希菌作用不明显:中剂量组对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小鼠亦有保护作用,但对大肠埃希菌、甲型链球菌作用不明显:小剂量组对4种实验菌作用均不明显。头孢氨苄对以上4个实验菌有非常明显的体内抑菌作用。

尿液抑菌浓度:测定选取健康SD大鼠30只,雌、雄各半,均匀分为3组。分别灌服三金浸膏18g/kg,头孢氨苄0.5g/kg及生理盐水,每隔3h给药1次,共给药4次。第1次给药后分别将大鼠放入代谢笼,收集24h尿液,测定每鼠尿量,将同组尿液合并,混匀,滤纸过滤,115℃高压灭菌15min,凉后,测定尿液的抑菌浓度。浸膏组动物尿液稀释度在1∶2~1∶32对伤寒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甲型链球菌、乙型A族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有抑菌作用,对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无效。生理盐水对照组的尿液无抑菌作用。

【临床应用】

1.治疗老年慢性肾盂肾炎38例患者住院和门诊患者。随机分为A组(三金片组)14例,男3例,女11例;年龄60~68岁,平均(64±5.8)岁;病程6~24个月,平均(15.5±5.5)个月。B组(复方新诺明组)11例,男2例,女9例;年龄60~73岁,平均(62.6±7.8)岁;病程6~16个月,平均(16.7±6.0)个月。C组(氟哌酸组)13例,男2例,女11例;年龄61~70岁,平均(6.11±5.9)岁;病程8~25个月,平均(16.2±5.1)个月。治疗方法:A组口服三金片每次5片,3/d,口服。B组口服复方磺胺甲唑每次1~2片,2/d。C组口服诺氟沙星每次0.1~0.2g,2/d。各组疗程均为14d。治疗期间每天留取晨尿送检尿常规及尿培养和菌落计数。疗程结束后,每3D留1次晨尿送检同上,连续复检3次,并记录第1次转阴时间。临床观察尿路刺激症状、肋腰点及肾区叩击痛变化。结果,A组14例中痊愈10例(71.4%),显效3例(21.4%),进步1例(7.1%),有效率为99.9%。B组11例中痊愈6例(54.5%),显效2例(18.2%),进步3例(27.3%),有效率为72.7%。C组13例中痊愈9例(69.2%),显效2例(15.4%),进步2例(15.4%),有效率为84.6%。组间比较A组明显优于B组,C组优于B组。

A,C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时间A组12例为(2.7±1.1)d,B组7例为(2.4±0.8)d,C组10例为(2.6±1.2)d。体征完全消失时间,A组14例为(9.6±2.7)d,B组9例为(11.3±4.8)d,C组12例为(10.0±3.3)d。尿常规转阴,A组13例为(7.8±4.1)d,B组9例为(5.4±6.1)d,C组12例为(8.3±3.8)d。尿细菌培养转阴:A组13例为(15.6±6.7)d,B组9例为(13.3±5.4)d,C组11例为(15.8±4.60)D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灰关联分析结果:A组>B组>C组(灰关联度r:rA=0.8420±0.2463,rB=0.7129±0.2316,rC=0.7030±0.1918;灰关联序列:rA>rB>rC,显示A组治疗综合效果优于B、C组。

2.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本组共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年龄19~48岁,平均32.6岁,病程3个月至2.8年,平均1.5年;对照组年龄20~45岁,平均31.5岁,病程3个月至2.5年,平均1.4年。诊断标准为疼痛不适,有会阴痛、阴茎痛、腹股沟区不适、睾丸痛、尿道灼热等症状之一。实验室检查示尿常规正常;前列腺液常规检查见白细胞可正常或>10个/HP,卵磷脂小体正常或减少,前列腺液培养阴性。治疗,停止使用其他有关药物1周,治疗期禁烟、酒、辛辣、生冷食物。治疗组单服三金片,三金片规格为3.5g/片,3片/次,口服,3/d,21d。对照组服三金片+左氧氟沙星片(可乐必妥),三金片剂量、疗程同治疗组;左氧氟沙星规格为0.1g/片,2片/次,口服,2/d,用21d。结果:46例获随访,治疗组22例,对照组24例,随访率为88.5%,治疗组NIhCPSI从治疗前的15.38±5.82降为6.83±3.45,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后有效率为81.8%(18/22),其中显效为36.4%(8/22),有效为45.4%(10/22),无效为18.2%(4/22)。

对照组NIHCPSI从治疗前的15.24±5.71降为5.16±3.28,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后有效率为91.7%(22/24),其中显效为66.7%(16/24),有效为25%(6/24),无效为8.3%(2/24)。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三金片可有效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多数患者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率达81.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三金片有抑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镇痛作用,可消除前列腺炎症的充血水肿,缓解会阴、盆底紧张性肌痛,进而在主客观上达到治疗效果,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引起的细菌耐药性。

3.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本组随机选择的32例尿频、尿痛、排尿不适的患者,均为男性,平均(37.7±6.98)岁,其中年龄最小21岁,最大41岁,病程3~6周。病例选择标准:选择尿频、尿痛及排尿不适男性患者。尿常规正常,排除泌尿系感染及尿道炎病例,前列腺液WBC>10个/Hp。观察指标:主要观察24h排尿次数,尿痛、尿不尽及下腹部不适,用药前后检查前列腺液。其中WBC>10个/HP为异常。

治疗方法,三金片每次3粒,3/d,共21d。治疗全过程未加用抗生素治疗。结果,32例患者中,痊愈3例(9.0%),显效21例(66.0%),有效8例(25%)。有2例在治疗2周内退出试验。其中,尿疼症状显著改善25%(8/32),有效率66%(21/32),无变化9%(3/32)。排尿不尽症状显著改善38%(12/32),有效率50%(16/32),无变化12%(4/32)。下腹部不适症状显著改善41%(13/32),有效率50%(16/32),无变化9%(3/32)。治疗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期。

64例均符合1985年第二届全国肾病会议制订的尿路感染诊断标准而确诊为慢性肾盂肾炎且在1周内急性发作的患者,均符合中医淋证的诊断条件,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33例中,男2例,女31例;年龄20~68岁,平均(32.32±10.84)岁;病程1.5~20年,平均(3.25±5.12)年;每年发作2~4次不等。对照组31例中,男1例,女30例;年龄21~66岁,平均(31.86±11.04)岁;病程1.2~19年,平均(3.13±5.27)年;每年发作2~3次不等。经B超或静脉肾盂造影等检查,发现输尿管过长、肾结石、肾囊肿,治疗组分别为4例、3例、2例,对照组分别为3例、2例、1例。2组肾功能均正常,亦无其他系统并发症。2组上述资料差异均不显著。治疗方法为治疗组给予三金片,每次5片,3/d,2周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对照组在尿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出来前,先选用环丙沙星,每次0.25g,2/d;或头孢拉定,每次0.25g,4/d。待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出来后再据此选用敏感药物(试验结果显示,上述2种药物几乎都有敏感者)。2周为1个疗程,第2个疗程加用琥乙红霉素每次0.25g,4/d。2组药物均为口服。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4.85%,有效率为96.97%,对照组分别为90.32%、96.77%,2组主要症状及体征改善所需时间的比较:治疗组腰痛、肾区叩击痛好转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尿频、尿急、尿痛、腰痛、肾区叩击痛消失时间,治疗组亦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2组对免疫功能影响的比较2组治疗前免疫球蛋白及C3B-RR均显著低于正常组,IC-R均显著高于正常组;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改善均显著,对照组各项改善均不显著。随访结果,2组近期治愈患者均随访6个月,治疗组25例,完全治愈24例,完全治愈率为96.00%(24/25),复发1例,复发率为4.00%(1/25);对照组24例,完全治愈15例,完全治愈率为48.39%(15/31),复发9例,复发率为37.50%(9/24)。治疗组完全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其复发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

4.治疗腰腿痛本组70例,男36例,女34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70岁,病程最短3d,最长9年,以1~2年者为多见,其中风湿性肌炎16例,腰肌劳损15例,腰扭闪损伤13例,腰椎骨质增生10例,类风湿脊柱炎5例,盆腔炎性腰痛5例,胆源性腰痛4例腰椎隐性脊柱裂2例。21例曾接受过理疗、推拿、针灸、药物等。治疗未见明显效果或复发者而来求治。治疗方法:三金片1次5片,3/d。10d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5d。治疗期间可据病情加以滚、揉、弹、拔、平推、理筋等手法按摩。治疗结果如下述。痊愈:经治疗后腰腿疼痛症状消失,功能活动恢复正常者36例,占51.40%;显效:经治疗后腰腿痛症状明显减轻,功能活动基本恢复者14例,占20%;有效:经治疗后腰腿痛症状有所减轻,功能活动有所改善者12例,占17.2%;经3个疗程治疗后腰腿痛症状无缓解,功能活动无改善者8例,占11.40%。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总有效率88.6%。

【不良反应】过敏反应。

朱某,男,49岁,因尿频、尿急、尿痛3d,伴发热、腰痛就诊,予三金片口服治疗。2D后复诊,自述服药后尿痛等症状明显减轻,但胸背四肢出现散在大小不等红斑,在我院皮肤科诊断为“药疹”。因患者在就诊前有“感冒”病史,曾服多种中西药治疗,所以未能确定过敏药物。6D后,患者尿频、尿急、尿痛又作,自服剩余同1瓶三金片,服药3d,上述症状消失,但胸背四肢又出现和过去同样的“药疹”,且此前1个月内患者未服过任何药物,由此可以确定患者对三金片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