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白话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故事语录 > 励志故事

乐维泰(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说明书 作用和副作用怎么样

作者:白话网小刘 时间:2025-03-01 15:00:10 浏览:

乐维泰(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说明书 作用和副作用怎么样

【药品名称】

通用名: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

商品名:乐维泰

【生产企业】

四川国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成份】

本品主要成分为丙泊酚,其化学名称为2,6-二异丙基苯酚

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C12H18O

分子量:178.3

辅料:大豆油(供注射用)、中链甘油三酸酯、蛋黄卵磷脂、甘油(供注射用)、油酸、氢氧化钠和注射用水。

【作用与适应症】

本品作为一种短效静脉全身麻醉剂用于:

成人患者和1个月以上儿童患者的全身麻醉的诱导和维持;

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机械通气治疗16岁以上患者的镇静;

成人患者和1个月以上儿童患者诊断或手术操作的镇静,可单独使用或与局部麻醉或区域阻滞麻醉药配合使用。

【规格】

10ml:0.1g

【用法用量】

一般说明

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除本品外,一般还需辅助使用镇痛药物。

推荐的剂量方案和治疗持续时间

本品通过静脉给药。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反应调整药物剂量。

成人全身麻醉

麻醉诱导:

麻醉诱导时,应根据患者的反应逐渐增加本品的用量(每10秒钟注射20 ~ 40mg),直到患者出现麻醉起效的临床体征。55岁以下绝大部分患者通常需要的剂量按体重计为1.5 ~ 2.5mg/kg

对55岁以上、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III—IV级、尤其是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剂量应该相应减少。本品总剂量最低可以减少到1mg/kg。对于这些患者必须减慢给药速度(每10秒钟注射大约2ml,相当于20mg本品)。

麻醉维持:

通过连续输注或者重复推注本品维持麻醉。如果需要重复推注,可以根据临床需要每次追加25mg ~ 50mg(2.5ml ~ 5ml本品)。连续输注方式维持麻醉的剂量通常为每小时4 ~ 12mg/kg。

对于老年、全身情况差、ASAIII—IV级以及低血容量的患者,应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所用麻醉方法进一步减少本品的剂量。

1个月以上患儿全身麻醉

麻醉诱导:

麻醉诱导时需根据患者的反应缓慢增加本品剂量直至出现麻醉起效的临床体征。根据患者年龄和/或体重调整用药剂量。

大多数年龄在8岁以上的患者使用本品所需麻醉诱导剂量通常为2.5mg/kg。该年龄段以下的患者,尤其是1个月至3岁之间的患者,其剂量要求更高(2.5 ~ 4mg/kg)。

全身麻醉的维持:

通过连续输注或者重复推注本品维持所需的麻醉深度。维持全身麻醉时,按体重计,每小时9 ~ 15mg/kg的速率连续输注,通常能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

年幼的患儿,尤其是1个月至3岁之间的患者,其剂量要求更高。

由于缺少临床经验,高危(ASAIII—IV级)的低龄患者推荐使用低剂量。

重症监护室中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

对重症监护室中机械通气患者进行镇静时,建议采用连续输注方式给予本品。给药速度由所需镇静深度而定。对于大多数病人,给药速度按体重计,在每小时0.3 ~ 4.0mg/kg时,通常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镇静效果(参见【注意事项】)。本品不能用于16岁及以下儿童的镇静(参见【禁忌】)。在重症监护状态下不建议通过靶控输注系统(TCI)给予本品。

成年患者诊断和手术操作的镇静

为了在诊断和手术操作中达到所需的镇静效果,需要根据临床反应来调整剂量和给药速度。大多数患者需1 ~ 5分钟内给予0.5 ~ 1mg/kg本品以产生镇静效果。可以缓慢调整剂量输注本品达到满意的镇静水平,并以此剂量进行维持。

大多数患者需要每小时1.5 ~ 4.5mg/kg的给药速度。当需要迅速加深镇静程度时,可在输注状态下辅以10~ 20mg本品(相当于1 ~ 2ml本品)快速推注给药。对于年龄在55岁以上以及ASAIII—IV级的患者,需要降低本品的剂量和给药速度。

1个月以上患者诊断和手术操作的镇静

根据临床放映和所需的镇静效果来调整剂量和给药速度。大多数患者需给予1 ~ 2mg/kg本品以产生镇静效果。可以缓慢调整剂量输注本品达到满意的镇静水平,并以此剂量进行维持。大多数患者需要每小时1.5 ~ 9mg/kg的给药速度。当需要迅速加深镇静程度时,可在输注状态下辅以1mg/kg本品快速推注给药。

ASAIII—IV级的患者推荐使用低剂量。

给药方法和持续时间

给药方法

本品通过静脉输注或者连续推注给药。本品可在不稀释或者以5%w/v葡萄糖溶液或0.9%w/v氯化钠溶液稀释的条件下给药;也可以用0.18%w/v氯化钠与4%w/v葡萄糖溶液进行稀释。

本品在使用前应摇动混匀。

在使用前,安瓿瓶颈或者输液小瓶橡胶塞表面应采用医用酒精(喷洒或者擦拭)消毒。使用完毕,打开的容器必须丢弃。

本品中不含防腐剂,微生物可在其中滋生。因此,当打开安瓿或者开启输液小瓶密封塞后应马上在无菌条件下将本品抽取到无菌注射器或者输注装置中,并迅速开始给药。输注过程中必须保证本品药液及输注装置均无菌。

在输注本品过程中如需向其中添加药物或者液体,必须在靠近静脉套管留置部位进行。切不可应用带有微生物过滤器的输注装置输注本品。

任一装有本品的安瓿或输液小瓶及抽取到注射器内的本品均为一次性使用,并仅限一名患者使用。在给药结束后所有剩余药物及注射用品都必须丢弃。

输注未经稀释的药品

当以连续输注方式给予本品时,建议应用滴定管、滴数测量器、注射泵或者输液泵控制输注速率。根据多种脂肪乳剂胃肠外给药的经验,通过一套输液装置连续输注本品不应该超过12小时。本品的输液管道以及容器最长使用12小时后必须丢弃或者更换。输注结束或者更换输液装置后,所剩余的药品必须丢弃。

输注稀释后的药品

当输注稀释后的本品时,建议应用滴定管、滴数测量器、注射泵或者输液泵控制输注速率,以避免意外输入大容量稀释后的本品所造成的风险。

本品的最大稀释比例不能超过1份本品(10mg/ml)与4份5%葡萄糖溶液或0.9%氯化钠溶液;或者0.18%氯化钠与4%葡萄糖溶液(最小浓度为丙泊酚2mg/ml)。稀释液的配制应在无菌条件下完成,并在6小时内使用。

本品不可以和其他溶液混合进行注射或者输注,【注意事项】中所述的除外。

为了减轻初次注射时的疼痛,可以向本品中添加不含防腐剂的1%利多卡因(20份本品最多与1份1%利多卡因注射液混合)。

本品静脉输注完毕后,在通过同一条输液管路给予肌肉松弛剂阿曲库铵或米库氯胺前,建议对管路进行冲洗。

丙泊酚可以通过靶控输注系统(TCI)给药。由于市场上推荐给药剂量有不同的计算规则,请参见设备生产商的使用说明书。

给药持续时间

本品的给药时间最长为7天。

【副作用与不良反应】

丙泊酚常见的副作用有低血压和呼吸抑制。这些副作用与丙泊酚的给药剂量有关,但也与麻醉前用药的种类和其他合并用药有关。

不良反应分为以下几组:

很常见(≥1/10)

常见(≥1/100且<1/10)

不常见(≥1/1,000且<1/100)

罕见(≥1/10,000且<1/1,000)

极罕见(<1/10,000)

未知(现有数据无法估计)。

各组不良反应按照严重性的递减顺序列出。

免疫系统异常:

罕见:临床表现为过敏反应,包括血管性水肿、支气管痉挛、红斑和低血压。

极罕见:大豆油引起的过敏性反应。

代谢和营养异常:

常见:高甘油三脂血症。

精神异常:

罕见:恢复期间出现性快感、性幻想、性欲亢进。

神经系统异常:

常见:麻醉诱导期间出现自主运动、肌阵挛和轻微躁动。

罕见:恢复期间出现头痛、眩晕、寒战和发冷。

包括惊厥和角弓反张在内的癫痫样运动。

极罕见:延迟性癫痫样发作,延迟时间从几小时至数日不等。

癫痫患者给药后有出现惊厥的风险。

有出现术后意识丧失的病例(见注意事项)。

心血管异常:

常见:麻醉诱导期间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和潮热。

不常见:显著的低血压。需减慢本品的给药速度和/或进行液体替换治疗,必要时采用血管收缩剂进行治疗。冠脉或脑灌注受损患者或低血容量患者应考虑血压骤降的可能性。

全身麻醉期间出现心动过缓伴进行性加重(心跳骤停)。在麻醉诱导前或麻醉维持过程中可以考虑静脉给予抗胆碱能药物(见注意事项)。

罕见:恢复期间出现心律不齐。

血栓和静脉炎。

呼吸系统、胸腔和纵膈异常:

常见:麻醉诱导期间出现过度通气、一过性呼吸暂停、咳嗽、呃逆。

不常见:麻醉维持期间出现咳嗽。

罕见:恢复期间出现咳嗽。

极罕见:肺水肿。

胃肠紊乱:

罕见:恢复期间出现恶心或呕吐。

极罕见:使用本品后有胰腺炎的报道。但是二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皮肤与皮下组织异常:

极罕见:偶尔静脉处渗漏后,出现严重组织反映。

肾脏和泌尿系统异常:

罕见:长期使用本品后偶有尿色异常的病例。

未知:肾衰竭

全身和给药部位异常:

很常见:开始注射时有局部疼痛。预防或处理措施如下:

本品开始注射时可引起局部注射部位的疼痛,可与利多卡因(见用法用量),采用前臂大静脉或肘静脉给药。与利卡多因合用时,偶尔出现下列不良反应(≥1/10,000且<1/1,000):头晕、呕吐、嗜睡、惊厥、心动过缓、心律不齐和休克。

罕见:有术后发热的病理报告。

极罕见:有严重不良反应的个别病例报告,表现为一系列的症状,包括横纹肌溶解、肝肿大、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Brugada型心电图和心衰,有时导致死亡。绝大多数发生在给药剂量超过每小时4mg/kg的重症监护患者(参见注意事项)。

【禁忌】

本品禁用于:

对丙泊酚过敏或者对乳剂中的任何成份过敏的患者;

对大豆或花生过敏的患者;

对于16岁或者16岁以下的儿童在重症监护过程中的镇静(参见【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必须由经过麻醉培训的人员给予丙泊酚(或在适当情况下,由重症监护室内护理患者的经过培训的医生给予丙泊酚)。

应对患者进行持续的监测。用于维持患者呼吸道的设备、人工通气设备、供氧设备以及其他的复苏设备一定要保证在任何时候可用。不应由进行诊断或手术的人员给予丙泊酚。

对于滥用丙泊酚的情况已有报道,主要是由医护人员造成的滥用。与其他的全身麻醉药物一样,如果未进行气道监护,给予丙泊酚可能会导致致命的呼吸系统并发症。

当给予丙泊酚用于清醒性镇静、手术和诊断程序时,必须对患者持续监测,观察其是否出现血压过低、气道阻塞和血氧饱和度下降的早期迹象。

与其他的镇静药类似,当在手术的过程中使用丙泊酚用于镇静时,患者也许会出现不随意运动(不自主运动)。在手术过程中要求将这些可能会对手术部位造成危险的运动固定住。

在出院之前需要留院充足的时间,以确认患者已经由全身麻醉状态中完全恢复。个别病例术后可能有无意识阶段出现,可伴有肌张力升高。该事件的发生与患者是否觉醒没有关联。尽管患者的意识能够自主恢复,但对无意识的患者仍需严密观察。

通常12小时后观察不到丙泊酚造成的影响。给予患者建议时应充分考虑到丙泊酚的作用、手术、合并用药、患者的年龄和条件的影响:

·建议陪伴下离开给药地点(医院或诊所)。

·何时可以重新开始技术性或有危险的工作,例如驾驶。

·是否可以使用其他的镇静剂(例如苯二氮䓬类药物、阿片类、酒精)。

与其他静脉注射麻醉剂类似,对于患有心脏病、呼吸、肾或肝功能不全的患者或者在血容量过低或体质虚弱的患者中应谨慎应用该药物。

丙泊酚的清除率是血流量依赖性的,因此伴随使用减少心输出量的药物时,也会降低丙泊酚的清除率。

虽然丙泊酚无迷走神经松弛作用,但有出现心动过缓的相关报告,偶尔较为严重,甚至心跳骤停。可考虑在诱导前或麻醉持续维持期间静脉输注抗胆碱药物,尤其是迷走神经张力有可能占优势或本品与其他可能引起心动过缓的药物合用时。

对癫痫患者实施麻醉之前,应先确认患者有无接受抗癫痫治疗。尽管一些研究已经证实本品对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有效,但癫痫患者使用本品还是可能会增加癫痫发作的风险。

脂肪代谢紊乱的患者以及其他条件下必须谨慎使用脂肪乳剂的患者,在使用本品时需更加小心谨慎。

对于重症监护患者,应每2天监测一次血脂情况。

对于患有脂肪超载危险的患者,使用丙泊酚时建议对血脂水平进行监测。如果监测表明脂肪从体内清除不足,那么给予丙泊酚时应进行适当调整。如果患者同时接受其他静脉注射脂质,应减少数量,要考虑到丙泊酚处方中输注的脂质数量;1.0ml的本品含有0.1g的脂肪。

在新生儿中不推荐使用丙泊酚,这是因为在这类患者人群中未进行充分的研究。药代动力学的数据(参见药代动力学特性)表明,在新生儿中清除率大大降低,并且个体间差异非常高,按照为年龄较大的儿童推荐的剂量给予丙泊酚时,也可能出现相对过量,并且导致严重的心血管抑制。

心血管或呼吸功能不全及低血容量患者使用本品前应予以纠正。

只有在特别注意且严密监护下,本品才可以用于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和其他严重心肌疾病的患者。

本品不建议用于1个月以下小儿的全身麻醉。

不建议儿童使用靶控输注(TCI)系统进行给药。

尽管现有数据提示与3岁以上儿童相比,丙泊酚用于3岁以下婴幼儿的麻醉在安全性方面无显著差异,但无论如何都应特别小心。

重症监护室管理的建议声明

对于16岁以下的儿童患者,用丙泊酚镇静时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得到证明。在将丙泊酚用于16岁以下儿童镇静(批准适用症以外)的治疗过程中,尽管没有直接因果关系的证据,但有严重的不良反应的报告(包括有死亡病例报告),这些不良反应包括代谢性酸中毒、高血脂症、横纹肌溶解和/或心脏衰竭。这种情况大部分发生在重症监护病房中患有呼吸道感染的儿童,其使用剂量超过成人镇静治疗的剂量。

所收到的不良反应报告包括:代谢性酸中毒、横纹肌溶解症、高钾血症、肝肿大、肾功能衰竭、高脂血症、心律失常、Brugada型心电图(ST段抬高,穹窿型T波)和快速进展性心脏衰竭,在这种情况下的心衰通常对心肌收缩力的支持治疗无效(某些病例出现死亡)。这些事件的组合被称为丙泊酚输注综合征。

如下这些情况出现将是造成上述综合征的主要风险因素:组织氧供降低;严重的神经损伤和/或败血症;高剂量的一个或多个以下药理制剂-血管收缩剂、类固醇、正性肌力药和/或丙泊酚(通常速率超过每小时4mg/kg长时间输注)。

处方医师应注意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一旦有这些症状出现的迹良,应立即减少丙泊酚的用药剂量或换用其他镇静剂。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内使用各种镇静剂和治疗剂,包括丙泊酚,都必须是通过滴定给予的方式,以保持最佳的氧供及血流动力学参数。有颅内压(ICP)升高的病人应给予适当的治疗以维持颅内灌注压。治疗医生应记住剂量尽可能不要超过每小时4mg/kg。

其他的预防措施

本品不含有抗微生物的防腐剂,微生物可在其内滋生。

开启小瓶后,应立即抽入无茵注射器或给药装置内。必须立即开始给药,不得延迟。输注时,应保持本品及其输液系统的无茵。同时使用其他药品或液体时应该在靠近留置针的位置给药。本品不得使用微生物过滤器给药。

本品及含有本品的输液容器,只能一次性用于一个病人。同其他脂肪乳剂的要求一样,单独输注本品不应超过12小时。在输液结束时或者在最长12小时,应丢弃剩余的丙泊酚药品和输液器,必要时必须更换输液器。

这种药用产品,每100ml中含有的钠小于1mmol(23mg),即基本上是‘无钠’。

【药物相互作用】

本品可与其它药物(麻醉前用药,挥发性麻醉药,镇痛药,肌松药,局麻药)合并进行麻醉。至今未有与这些药物存在严重相互作用的报道。其中有些药物具中枢作用而显示出循环和呼吸抑制效应,当与本品合用时可能会增强这种抑制作用。有报道显示,和苯二氮䓬类、副交感神经阻滞剂或者吸入麻醉药合用,可延长麻醉效果并减慢呼吸频率。

术前用药辅以阿片类药物,有可能会增加呼吸暂停的发生并使其持续时间延长。

使用氯琥珀胆碱或者新斯的明有可能导致心动过缓和心搏骤停。

需要注意的是,当本品与麻醉前用药、吸入麻醉药或者镇痛药合用时,可能会加深麻醉及加重心血管的不良反应。同时使用中枢神经抑制剂例如酒精、全身麻醉药、麻醉性镇痛药,将强化其镇静效果。

当给予芬太尼后,血中的丙泊酚水平可能出现短暂的升高,同时呼吸暂停的发生频率增加。

据报道,对接受环孢菌素治疗的患者给予脂肪乳剂如丙泊酚,可能导致白细胞脑炎。

辅助用于区域麻醉时应减少本品的剂量。

【包装】

低硼硅玻璃安瓿,10ml/支;钠钙玻璃输液瓶/注射液用氯化丁基橡胶塞,50ml/瓶。

【药物分类】

其它全身麻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