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的确有很多优点,但是一些特殊情况下不能进行母乳喂养,若不加以重视,会给婴儿带来不良后果。如某些传染性疾病,有时会经母乳传染给婴儿,这时应避免母乳喂养。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不宜哺乳喂养的常见传染性疾病。
1.病毒性肝炎
甲型肝炎病毒是经消化道传播的传染病,在急性期有较强的传染性,哺乳的密切接触容易感染孩子,因此在急性期应暂缓母乳喂养。可每日将乳汁吸出,以保持乳汁的持续分泌,待康复后开始哺乳。
乙型肝炎较为复杂,我们在怀孕合并肝炎的部分已详细介绍了有关母乳哺养问题,请查阅。
2.巨细胞病毒感染
巨细胞病毒可经母亲乳汁排出,因此,急性巨细胞感染的母亲应暂缓哺乳。如属非急性感染,母血中巨细胞抗体(CMVIgG)阳性者,可以母乳喂养,婴儿可从母亲那里得到抗体而具备对这种病毒的免疫力。
3.艾滋病
妊娠期,该病毒可经胎盘感染胎儿。产后一部分产妇的乳汁中可以找到病毒。原则上不宜哺乳。在有良好的母乳代用品,保证足够营养的前提下,主张人工喂养。
4.梅毒
患梅毒的妇女在怀孕期即可在宫内感染胎儿。产后婴儿一旦接触有破损的乳房乳头亦可被感染。
因此,产妇乳房乳头有破损时不宜母乳喂养,直至破损治愈方可母乳喂养。
5.结核
患有结核病的妇女,很少有胎儿宫内感染发生先天结核的。但新生儿对结核有高度易感性。与母亲的密切接触是感染的原因。对活动性肺结核痰中,分泌物中查到结核菌者要母婴隔离,待细菌转为阴性后方可母乳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