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5岁宝宝发烧怎么办
第一,少穿衣服,给孩子散热
传统的观念就是孩子一发烧,就要用衣服和被子把小孩裹得严严实实的,把汗“逼”出来,其实这是不对的。小孩在发烧时,会出现发抖的症状,父母会以为孩子发冷,其实这是因为他们体温上升导致的痉挛。
第二,帮孩子物理降温,有以下常用方法:
1.头部冷湿敷:用20℃-30℃冷水浸湿软毛巾后稍挤压使不滴水,折好置于前额,每3-5分钟更换一次。
2.头部冰枕:将小冰块及少量水装入冰袋至半满,排出袋内空气,压紧袋口,无漏水后放置于枕部。
3.温水擦拭或温水浴:用温湿毛巾擦拭孩子的头、腋下、四肢或洗个温水澡,多擦洗皮肤,促进散热。
4.酒精擦浴:适用于高热降温。准备20%-35%的酒精200-300毫升,擦浴四肢和背部。
第三,补充充足的水分,不要随便吃药
高热时呼吸增快,出汗使机体丧失大量水分,所以父母在孩子 发烧时应给他充足的水分,增加尿量,可促进体内毒素排出。
发烧有很多种,高烧低烧,要针对孩子的反映进行处理,不要上来就消炎药,退烧药,反而发烧的时间越来越长,好转的速度越来越慢,发烧是人类自身免疫力杀菌的有效方法,不能用药物随意镇压。
二、9大食物帮助宝宝退烧
水
感冒发烧之后,因为发热出汗多导致体内的水分大量流失,如果不补充足够的水,就没有尿量,那么体内的毒素也就排不出去,不利于感冒发烧症状的好转。此时除了多喝白开水以外,还可酌情多喝些富含维生素的饮料如米汤、果汁、绿豆汤等。
绿豆汤
绿豆有清热解毒及祛暑的疗效,而且水分充足、营养丰富,最适合1岁以内的幼儿食用。只需将绿豆加水煮烂,再加适量的糖或盐即可。
牛奶米汤
米汤含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可提供充足水分及热量,容易被肠胃消化。而且米汤的碳水化合物可使牛奶中不易消化的酪蛋白分子变成易于消化及吸收的分子。牛奶米汤的制法非常简单,只需将米略洗,加入清水煲烂,滤去米渣,加入牛奶调匀即可。
葱
葱常被人闪当做药用,它的辛辣会促使发汗,绿色部分虽然较有营养但就药用而言。是使用白色部分为佳。葱对于发烧、畏寒及感冒初期的症状极为有效,但不适用于发烧且又盗汗口渴的情况。煮成葱汤饮用,效果不错。取两根葱的白色部份切成细细的一段一段,放入锅里,加入一大汤匙的咸酱,倒入适量的水均匀搅拌,直至沸腾,并趁热饮用。
鸡汤
鸡汤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来滋补的一种有效的食疗方,但同时它还具有很有效的退烧以及预防感冒的功效。在感冒的时候不妨适量的饮用一些鸡汤,比如像乌鸡或火鸡汤等,不管是什么鸡汤都是感冒病人的良药。鸡汤中所含有的蛋白质以及其他的营养物质都有利于感冒期间的身体恢复,除此之外它还非常有利于消化以及吸收,同时还能促进肌体的免疫力,加快康复。但是熬鸡汤的时候要特别的注意,那就是千万不要放油,同时还应该挑选一些不怎么肥的鸡。太多的油脂不但不能起到退烧的功效,反而有可能会导致发烧的更加厉害。
莲藕
新鲜的莲汁对于治疗出血、咳嗽及发烧口喝效果显着。先把莲藕洗净,剥去外皮,用纱布过滤挤汁。若加入梨子汁,效果更好。可将莲藕汁及梨子汁各半掺杂成一杯饮用。
菊花茶
菊花茶在欧洲自古即为人常喝的茶之一。具有暖和身体的效果,对于会畏寒颤抖的发烧也有疗效。摘取开花期的花,晒干放入茶叶滤网中,再注入热开水。一次的份量大概是干燥菊花5--7克左右即可。
牛蒡的种子
牛蒡的种子有解热的作用,在汉药上也称为牛蒡子、大力子,自古沿用至今。牛蒡种子所煎之汁对于消炎、咽喉炎等。牛蒡了可在中药店里买到。煎10克的牛蒡子汁,当作漱口水使用,喉咙清爽,疼痛自然消除,即可退烧。此外,还可加入各3克的橘梗和甘草,效果更好。
糙米
糙米中的维生素B群营养价值丰富,具有交货血液的作用。发烧时,糙米汤极为适合的食品。高烧而食欲不振时,大概都只想喝些清汤,营养是不够的,若能加糙米一起食用,就有足够的营养。感冒初期,将少许生姜切丝加入汤里,可保持身体温暖,更具效果。用糙米(一碗份)5克(2小匙),水200克(1杯),盐少许。将糙米放平底锅中煮出香味,等到糙米稍微变色,就以中火慢慢地煮。出现微焦时就放盐,再加水煮至15分钟,即可食用。
三、孩子发烧不同温度如何应对
体温38.5℃以下首选物理降温进行干预。
一般情况下宝宝发烧分3种:低烧37.5℃-38℃;中烧38.1℃-39℃;高烧39.1℃-40℃。通常来说,如果宝宝体温在38.5℃以下,且没有特别不舒服、精神状态良好,也就是说照常吃、照常睡及照常玩,妈妈就不必急于给宝宝喂药,物理降温更适合。
温水擦浴:用温水毛巾擦拭全身是一种很好的降温方法,也适合所有发烧的宝宝。水的温度32-34 ℃比较适宜,每次擦拭的时间10分钟以上。擦拭的重点部位在皮肤皱褶的地方,例如颈部、腋下、肘部、腹股沟处等。
冷敷:用冰袋、热水袋或塑料袋,灌上凉水或冰水;也可用毛巾浸泡凉水或冰水拧干后湿敷。放置的部位是后枕部、前额部、腋窝部、大腿根部等处。
降低环境温度:可通过开窗通风,减少穿着、盖被,打开襁褓或包裹的被褥,使温度下降。对3个月以内的小婴儿采取“开包”打开衣被、少穿衣服就可能有逐渐降温的效果,一般来说发高烧的宝宝应该不要盖厚被子,衣服也要少穿。
多喝水排尿:发烧的宝宝要多喝水,增加尿量,可促进体内毒素排出。同时还要注意多补充身体流失的电解质,妈妈可以适当让宝宝喝些葡萄糖水或者淡盐水。
体温38.5℃以上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如果发现孩子的体温已经超过38.5℃时,爸妈应该密切观察孩子的情况以便做出及时的反应。对于婴幼儿来说,当其体温超过38.5℃时,需要给予药物治疗。
体温39℃以上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治疗。
当孩子体温已经超过39℃属于高度发热时,通常情况下选择西药治疗。目前临床常用的是布洛芬类退烧药和扑热息痛类退烧药,这两类药物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安全的。但必须明确一点是,爸妈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尤其是注意用药的剂量,并且要将宝宝及时送院治疗。
四、宝宝发烧反复怎么办
宝宝发烧反复,让爸妈十分担心。但其实发烧是一种症状,不是一种疾病。孩子发烧一般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例如麻疹或流感,它是帮助孩子抑制感染的一种防御机制。但是孩子不会无缘无故的发烧,所以爸妈一定要把引起发烧的原因找出来,才能对症下药,同时也要配合医生治疗。
1、注意孩子的精神状态。如果孩子发热虽高,但精神尚好,服药退热后仍能笑能玩,与平时差不多,说明孩子病情不重,可以放心在家中调养。若孩子精神萎靡、倦怠、表情淡漠,则提示病重,应赶快去医院。
2、观察孩子面色。如果孩子面色如常或者潮红,可以安心在家中护理;若面色暗淡、发黄、发青、发紫,眼神发呆,则说明病情严重,应送医院。
3、观察孩子有无剧烈、喷射性呕吐,如有说明颅脑病变,应去医院。
4、查看皮肤有无出疹,若有则提示传染病或药物过敏,查看皮肤是否发紫、变凉,若存在则提示循环衰竭。这两种情况均需再去医院。
5、观察孩子有无腹痛和脓血便,不让按揉的腹痛提示急腹症,脓血便提示痢疾等,也必须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