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白话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故事语录 > 励志故事

元气养生 如何保养我们的元气

作者:白话网编辑 时间:2025-03-03 14:30:15 浏览:

一、什么是元气

1、元气:是一个中国概念化名词。中国传统医学理论认为元气为生命之本。是人体各种机能活动的能量物质基础,存在各种活性生物的体内,是组成生命的基础物质,元气一旦在生物体内消失,就意味着死亡;反之如果生物体内尚存元气,生物就还存有一线生机。生物体内元气物质的多少,决定了生物生命力的强弱。

2、元气的分类。中医将元气分为先天和后天两种,先天之元气,禀受父母,即,元气从卵子受精开始而开始,伴随着受精卵成长而成长,直至生命从母体分离为止,先天元气物质在生物体内总量也就达到最大值。随着生物生命演绎,而不断被损耗,当其消亡时生物的生命也就走到尽头了。

3.先天元气与后天元气的关系。生物从母体分离后先天元气就再也没法在生物体内合成了,人们所能做的是尽量减少消耗,激***内储备而已。 后天之元气来源于饮食,由脾胃化生,也是维持生命的能量物质。先天之元气与后天之元气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出生之前,先天之元气的存在已为后天之元气的摄取准备了能量物质基础,出生之后,后天之元气的不断补充减少先天之元气的消耗。

二、如何保养我们的元气

1、早晨练气,晚上练力。运动的目的是增加气力,那么我们就早晨练气,晚上练力。早晨是人的阳气上升之时,这时锻炼如果出汗多,就会伤气,你一天都会感到很疲惫。早晨锻炼,目的在练气,方法是疏通经络。练练八段锦、太极剑、跑步等等都可以,但过头就会伤气、伤经络。晚上练力,这时我们可以出点汗。练力的目的是练外在的形体,养生要神形兼修,大腹便便、过于瘦弱,都谈不上养生。

2、养生先养神。养生要先养神,神不养,心难安,心不安,身不安,心和身是密不可分的。心不安宁,是达不到养生效果的,因为七情太过会伤身。过怒则伤肝,要学会装糊涂,这样才能心态平和。

3、人过四十,饮食从“温”计议。人过四十,就不要贪吃寒凉的东西,尽量吃得温热些,避免寒凉。寒凉在这儿有两层意思,一个是食物的性是寒凉的,比方说绿豆,还有一个就是指温度。老年人吃点山药、枸杞、大枣这些属于温热的东西。做菜时多放写姜也很好,但生姜、大葱、花椒、辣椒这些辛辣窜气的东西最好少吃或不吃。

4、关于酒。《本草纲目》里面把酒称之为百药之首,酒首先是药,它有药的耗气的特性,所以你吃了补的东西再喝酒,效果就为零。酒桌上有些人一喝酒就满头大汗,有人就说这人能喝。错,这种人要立即停止喝酒,一喝酒就出汗,就说明元气在消耗。

三、元气养生要贯穿一生

1.幼年培元。孩子脾胃不好,什么病都会来。幼年是纯阳之体,是元气培育的重要时期。幼年期脾胃较弱,饮食上过饥过饱偏食、或厚腻或薄养,均会伤及脾胃后天之气。因此幼年养生重点在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强化体质锻炼,增强脾胃后天之本。

2、青年惜元。青年时期是人一生中元气最充沛的阶段,精力最为旺盛,养生也最易被忽视。此阶段的养生重点在于“节约使用”,少熬夜、节制性生活、戒烟限酒、饮食八分饱,重点在节制欲望。“少时不伤、老来健旺”。

3、中年护元。中年是人体元气由盛而衰的转折阶段,也是养生最为重要的阶段,“中年修理,振兴根基”。此阶段也是人生事业进入鼎盛时期而精力不济,如不加以养护,则老年病慢性病就提前到来。此一时期保护好元气,可以长寿,提高老年生活质量。

4、老年补元。进入老年时期,元气衰减,精力减弱,肌体体能已经下降。这一时期养生,重在补元气,减少衰老的程度,预防老年病慢性病的发生,让体质保持在较好状态。补元气不光在饮食,还有运动,来激发元气。

5、病后复元。每一次生病,都会耗伤人体元气,使得比正常状态或者同年人要衰老得多。生病就得治疗,治疗后的恢复期重点在于恢复元气。如果不复元或者恢复不到位,就会诱发合并症或后遗症。长期过度疲劳、精神压力大、饮酒过度、性生活没有节制、慢性病反复发作,以及人流小产,与生病一样会耗伤元气,一定要注意恢复。

标签: 元气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