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的中医治疗方法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食管、胃、十二指肠及胆道等因局部疾病、创伤或全身因素而致的较大量的出血。
方一大黄粉、地榆粉、甘草粉,以3∶2∶1的比例混匀,每服4克,日服3~4次,首服倍量。大便隐血转阴时停服。笔者治疗83例,全部治愈,吐血停止。
方二复方五倍子液组成为五倍子、诃子、明矾,煎液用胃管注入,抢救上消化道大出血有显著疗效。该液具有明显收敛、止血、消炎作用,优于其他西药,又不升高血压,对溃疡黏膜糜烂出血,效果最佳。
方三地榆内服具有清热凉血、收敛止血的作用,对溃疡病的壁龛有护膜疗疮之功,为治疗溃疡病的常用药物,常与温中补虚或疏肝和胃之剂并用。治上消化道出血,每随证加入温运脾阳、养血摄血之黄土汤中,或单用本品屡获佳效。一般用10~20克,大量用至30~60克,水煎服。吐血渐止,可改用生地榆60克,延胡索30克,海螵蛸30克,共研细末,每服3克,每日3次,饭前服。
方四五倍子液内镜下局部喷洒治疗各种疾病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笔者对220例患者在出血灶行一次性喷洒,局部创面立即形成一层白色薄膜,且用水不易冲去。所有病人在短时间内全部止血,止血率为100%。
方五生大黄为主制成如下止血方。
止血Ⅰ号方:生大黄粉、红参粉、炮姜粉;
止血Ⅱ号方:生大黄粉、黄连粉。
上两方分别用于脾胃虚寒上消化道出血和脾胃湿热型之上消化道出血,其疗效及止血功能均优于西药组的40例,且两者差异非常显著。生用大黄治疗其他疑难杂证的出血,每用大黄粉3~5克内服,可得到很好的控制。另外,大黄制剂治各种外伤的创面出血一般可在数分钟内止血,成为廉价的止血上品,据报道其止血作用不亚于三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