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白话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动态

为啥海外代购的“洋中药”成了抢手货?国人应该怎样避免

作者:白话网小陈 时间:2025-03-01 14:54:24 浏览:

还以为海淘族的扫货清单只是奢侈品、化妆品这些?如今,越来越多的海淘族不惜大费周折从国外买回各种“洋中药”。中医药是咱老祖宗几千年传下来的瑰宝,为啥国人要舍近求远从国外买?这里头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洋中药”为啥成了抢手货?

“洋中药”是个啥来头?其实就是外国进口中国中药材然后制成的“汉方制剂”。挂了个“洋”头,它们的价格可是不马虎,来看看这些例子:

每斤几块钱的银杏叶,德国企业收购后研发制成降低胆固醇的药品,价格翻了几百倍;中国古方“六神丸”,被日本企业改造开发出了“救心丹”,每年竟然能够销售一亿多美元。

虽然价格是国内同类产品的好多倍,但这丝毫没有打消国人购买的热情。随便在网上一搜,国人“买买买”的新闻实在不少:一份数据显示,在除中国外的国际中药市场,日本、韩国的市场份额已占到90%,而中国仅仅只有5%,甚至在国内市场,“洋中药”也开始攻城略地。

看到这些信息,那你知道“洋中药”为啥卖得这么火,凭啥?咱们来看看日本的情况:

早在1967年,日本政府修改健康保险法,将59种中药正式列入临床应用的药品当中,从此“汉方药”渐渐普及,目前得到日本健康保险承认的中药已有217种。

为确保品质,日本汉方药企从原料生药开始,一直到最终形成制剂都实行严格的品质管理。制剂生产机械化、自动化和科学的管理体系使日本汉方制剂生产达到一流水平。

日本制药企业也通过不断创新吸引消费者。最近,日本媒体报道称,日本小林制药正在加快开发迎合中国游客需求的药品和化妆品,希望创造新的“神药”。其实吧,药品这东西,关乎人的健康甚至生命,没有人敢马虎对待。“洋中药”能够被国人如此信赖,最大的原因还是在于药效好、质量高。

如何守住自家门口 中药现代化是良方

如何面对来自洋中药的挑战,守装家”门口?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发展中医药已刻不容缓,并且要急起直追。他说,中医药为什么如此受到国内外民众的欢迎?因为它是科学,它能看好病,指导人们养生长寿,病后康复。但是无论哪一个学科,没有发展,不和时代同步前进,不能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个学科就没有生命力。虽说中医是传统、古老的,但从中医药学科的发展来看,它也是一个比较新兴的学科,应该要爱护它、扶持它,多给它投入,多用先进的手段来研究它。否则,传统的中医药会面临一个很尴尬的境地。

据了解,中国过去成功地开发了自主创新中药紫杉醇、喜树碱、麻黄素、青蒿素等,但由于近年来中国中药创新薄弱、止步不前,反而让国外产品后来居上;再如六味地黄丸,虽然生产厂家不少,但国内生产的浓缩丸,其纯度与洋中药相比,仍然存在着差距……这些都是值得吸取的教训。

中药现代化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不单是一个剂型的改进,也不在于研制出一两种新药。应该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从中药的资源管理,到中药种植、加工、炮制、制药设备、工艺、创新药物等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现代化。比如市场上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中药基本都是流传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老药”,虽然名称和外包装在不断变化,但是仍沿用张仲景时代的生产工艺,创新能力低下已严重制约了其发展速度。实践证明,实现传统中药与现代科技有机地结合,在中药产业链上应用现代质量控制技术,对于提高现代中药产品的质量水平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是大有裨益的。国内有许多企业已经尝到了甜头,一些药业集团从改变传统的方剂研究入手,在药材种植、生产工艺流程、剂型改革以及控制标准等领域进行全面创新,使传统中药达到了“体积孝剂量孝毒副作用斜和“高效、速效、长效”的现代制剂要求。

切断“拱手送人”通道 知识产权是“命根子”

如果我们不积极应对,尽快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土中药”很难抵御“洋中药”的冲击,中国在中药市场上的损失将是难以估量的。当外国人用高科技手段“敲碎”了中药的这道技术屏障之后,必将长驱直入。业内人士担忧,民族中药不但难以走向国际市场,弄不好连国内市场都无法保留。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知识产权无疑是民族中药产业面对挑战时必须紧紧抓住的利器,这已成为共识。中药在知识产权领域需要保护的内容很多,包括专利、商标、处方、制剂工艺、药物有效成分、文献及信息资源、中药材、饮片等,都要尽可能地采取专利的方式进行保护。尤其是要以专利保护中医药核心技术、地道药材及中医药传统知识。除此之外,还要对现行的《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等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进行必要的修订和完善,加大保护范围,增加保护内容,尽快建立一个与国际规则接轨的公平竞争的法律环境。从制度上激励开发中医药知识产权的积极性,从法律上保护中国中医药的珍贵资源和传统优势。

来源:中国桥网、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