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倒扣草、倒扣簕、倒钩草、粗毛牛膝、鸡掇鼻、鸡骨癀
来源:
苋科牛膝属植物土牛膝
AchyranthesasperaL.,
以根(土牛膝)或全草(倒扣草)入药。
形态鉴别: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达1米。茎直立或披散,坚实,具四棱,有分枝,被柔毛,节膨大如膝状,入秋后地上部分变成暗红色。单叶对生,具柄;叶片纸质,卵圆形、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4-8厘米,宽1.5-4厘米,先端急尖或钝,基部渐窄,全缘,两面被柔毛,叶脉更密。夏秋间开淡绿色小花,穗状花序顶生,直立,花开放后反折,花冠向下,贴近花轴,故有倒扣草之名;苞片卵形,具长芒,花后反折;小苞片淡红色,披针形,基部具膜质边缘;花被5,披针形;雄蕊5,退化雄蕊与花丝等长,顶端截平状或细圆齿状,背面有1鳞片,先端呈流苏状。胞果卵形,长约3毫米。
生境与分布:
倒扣草生于山坡林下、河边及山谷阴湿处。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
采集季节:
夏、秋季采集,除去茎叶,洗净晒干为土牛膝。若将全草晒干则为倒扣草。
药理作用:
1.动物实验:根在机体内具有中和白喉杆菌毒素的作用,并有预防白喉的作用。
2.从本品全草中分离到一种含有两种生物碱的混合物;能升高麻醉狗的血压,短暂的兴奋呼吸,加强心脏收缩;能拮抗各种物质引起的肠管及子宫平滑肌痉挛;对大白鼠有轻度抗利尿作用。
3.从本品种子中分离出来的皂甙混合物能使离体蛙心、兔心、豚鼠心、在位兔心的收缩力明显加强。心脏处于衰竭状态时,可使其张力增强;心脏乳头肌衰竭时,用此皂甙增强其收缩力;它比洋地黄作用快,作用时间短。
性味功能:
微苦、凉。清热、解毒、利尿。
主治用法:
感冒发热,扁桃体炎,白喉,流行性腮腺炎,疟疾,风湿性关节炎,泌尿系结石,肾炎水肿。根和全草用量均为15-30克。
参考配方:
1.感冒发热,小儿高热:倒扣草全草、狗肝菜、刺针草各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小儿酌减。
2.百日咳:倒扣草根、鹅不食草、马兰各30克,用米酒汁共煮,每日一剂,分3次服,服时可加糖适量。
3.流行性腮腺炎:倒扣草适量捣烂敷患处,并取全草适量水煎服。
4.白喉:土牛膝60克,板蓝根、大青叶(或沙氏鹿茸草)各30克,加水适量,煎成200毫升。成人每日量200毫升,1次服下,7-8岁服150毫升,4-5岁服100毫升,幼儿服5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