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桑螵蛸的好处和作用 桑螵蛸的吃法怎么吃
桑螵蛸为螳螂科昆虫大刀螂、小刀螂或巨斧螳螂的卵鞘,依次分别习称“团螵蛸”、“长螵蛸”、“黑螵蛸”。深秋至第二年春季均可采收,除去树枝和泥土。主产于江苏、苏州、徐州、浙江、兰溪、宁波、金华、山东烟台等地,均为野生,全国大部分地区亦产。蒸死虫卵、晒干用。以完整、色黄、体轻而带韧性无树枝草梗等杂质者为佳。
【异名】蜱蛸、桑蛸、冒焦、螵蛸、致神、螳螂子、桑上螳螂窠、赖尿郎、刀螂子、螳螂蛋、尿唧唧、流尿狗、猴儿包、螳螂壳等。
【处方用名】桑螵蛸。
【性味】性平,味甘、咸。
【归经】入肝、肾经。
【成分】含蛋白质、脂肪、铁、钙、胡萝卜素类的色素等。
【功效】助阳固精,补肾缩尿。
【应用】
(1)助阳固精
①肾气不足,精关不固之滑精、遗精者。方用桑螵蛸(炙)、龙骨等份。研为细末。每次服6g,早、晚各1次。空心用淡盐水送服。
②肾阳不足之阳痿者。方用:桑螵蛸10g,补骨脂10g,菟丝子10g、鹿茸3g(研细末,1日3次分服)。水煎服,每日1剂。
(2)补肾缩尿:肾气不足之遗尿,尿频者。
①治妊娠肾气不足,小便频数不禁。桑螵蛸,捣为末。每天早、晚各服5g。
②产后肾气虚之遗尿或尿频者。桑螵蛸(炙)15g,龙骨30g。研为细末,每天早、晚各服5g。
【用法用量】3~10g,水煎服。
【注意】凡阴虚多火,膀胱有热而小便频数者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