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白话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求职攻略

什么时候开始胎教 胎教的正确方法

作者:白话网 时间:2025-03-01 16:48:48 浏览:

什么时候开始胎教 胎教的正确方法

准妈妈要科学看待胎教

【关键词】

胎儿受教基础 科学实施

百日百事点拨

现代胎教理念已经告诉我们,胎教,一方面是“胎养”,另一方面是“胎教”,也就是说,胎教在立足于科学地“养胎”的前提下,重点是开拓地“教胎”。在胎养的基础上,才能科学地进行胎教。所以,胎教其实是“养胎”与“教胎”相结合的一门科学。

专家讲座

要科学地认识胎教,我们必须先认识胎教的科学性,而胎教的科学性又建立在胎儿受教的生理科学上。

一般人往往认为,母体内的胎儿是个无知觉、无意识的未成熟的生命体,他无法和外部世界取得联系。其实不然,据科学实验和研究结果证明:胎儿不仅有听觉、视觉、触觉,还有记忆和梦,能与母体传递各种信息。

1.胎儿有听觉。据科学家研究,胎儿的眼、耳、鼻、皮肤等感觉器官,在妊娠早期便已形成,当然,功能的建立和发展则是妊娠中后期的事了。据最近的研究结果得知,自妊娠6个月起,胎儿就有了听力,开始不断地“凝神倾听”声音。这声音包括母亲体内的声音,如大血管的搏动、子宫动脉和脐带血管的搏动以及胃肠的咕噜咕噜蠕动等;同时也包括母亲体外的声音,如外面世界的各种响动,即使是父母比较微弱的谈话声,胎儿也会全神贯注地倾听。现代医学还借助B超检查仪观察到胎儿在母体子宫内的情形,当胎儿听到声音时,胎心音会变快;听到汽车的喇叭声时,会出现频繁的胎动。

这些都说明,胎儿已具有了听觉,并且能依靠听力系统与环境保持联系,这便是实施胎教的科学基础和依据之一。

2.胎儿有视觉。胎儿的视觉发育比其他感觉缓慢,这是因为子宫是个黑暗的世界,不适合用眼看东西,可胎儿的眼睛并不是完全不派用场。孕妇妊娠至第2个月时,胎儿的眼睛就已开始发育,到妊娠第4个月时,胎儿对光线已经非常敏感。现代医学利用B超检查仪观察也发现,用手电筒一闪一灭地照射孕妇腹部,胎儿心搏数就会出现剧烈变化。有报告说,新生儿出生不到10分钟就能运用视觉,在离自己15~30厘米处分清自己母亲的变化,甚至能够在离自己3米左右的地方看清手指的轮廓。有人发现,新生儿的视力只关注30~40厘米以内的物体,这恰好是他刚刚脱离的子宫位置的长度,这不仅说明新生儿还保留着子宫内生活的习惯,还说明了胎儿在母体内已能发挥视觉的作用,关注视力所及范围内的环境了。这些都说明,胎儿的视觉已能发挥作用,这也是胎教能够实施的科学基础和依据之一。

3.胎儿有触觉。相对视觉而言,胎儿的触觉发育要早一些。妊娠第2个月时,胎儿就能扭动头部、四肢和躯体,能在羊膜内滑动。4个月时,母亲的手如果在腹部摸到胎儿的脸,这时他就会做出皱眉、眯眼等动作。如果母亲再在腹部稍微加一些压力,他立刻会伸出小手或小脚“回敬”一下。通过胎儿镜观察发现,当接触到胎儿的手心时,他马上就能握紧拳头作出反应,而接触到其嘴唇时,他又努起小嘴作出吸吮反应。更有趣的是,国外一些研究人员根据超声波图像还发现,生活在子宫内的男性胎儿的阴茎居然能够勃起。这一切都充分说明了胎儿触觉功能的存在,而且由于黑暗的宫内环境限制了视觉的发展,胎儿的触觉和听觉就更为发达。也正是由于具备了这一功能,才使胎教的实施有了良好的基础。

4.胎儿有味觉和嗅觉。其实,早在妊娠第2个月时,胎儿的嘴巴就已开始发育,在妊娠4个月时,胎儿舌头上的味蕾已发育完全,尽管羊水稍具咸味,胎儿还是能够津津有味地品尝。而胎儿的鼻子同嘴巴一样,早在妊娠第2个月时就开始发育,到了第7个月,鼻孔已能同外界相互沟通。但是,胎儿由于被羊水所包围,他虽然具备了嗅觉,却无法嗅出各种气味,这使他的嗅觉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限制。尽管如此,胎儿的嗅觉一出生还是派上了用场,新生儿正是凭此才寻找到母亲的乳房开始吃奶。

胎儿的味觉和嗅觉,是胎儿感觉发育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它们是胎儿感受外界刺激的手段之一,也是胎教能够实施的科学基础之一。

5.胎儿有记忆、感受与梦。目前医学界多数人都认为,胎儿具有记忆、感觉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还将随着胎龄的增加逐渐增强。人们发现,当婴儿被母亲用左手抱在怀里,听到母亲心脏跳动的声音时,很快就能安然入睡。在医院产科的新生儿室,播放母亲子宫血流及心脏搏动声的录音时,那些正在哭泣的新生儿很快便会安静下来,随之情绪稳定,饮食、睡眠情况良好,而且体重增加迅速。这恰恰是因为胎儿在母亲的子宫内早已熟悉了母亲的心音,一听到这种音响就感到安全亲切,说明胎儿对声音已有了记忆。

可以这么说,胎儿是有记忆能力的,并且胎儿的记忆也是实施胎教的最基本的保证和依据之一。因此,由于胎儿的记忆、感受和做梦能力的存在,通过孕妇在孕期内对胎儿实施胎教,是很有道理也是很有必要的。

6.胎儿有自己的性格和习惯。胎儿和新生儿的区别仅在于是否经历分娩这一过程,其实作为一个具有能力的人来说,两者是没有本质区别的,他们都有自己的性格。比如,刚出生的新生儿有只爱睡觉的,有睁着眼睛东张西望、手舞足蹈的,也有低声长时间哭泣的;胎儿也一样,有爱动的,也有不爱动的,他们的性格特征随母体环境和母子组合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特点。

【爱心提醒】

胎儿的个性和母亲妊娠期间的环境、生活方式、身体状况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为了培养胎儿良好的性格,孕妇就必须调整好自己的精神状态,在此前提下对胎儿实施的科学胎教才能有所成效。

科学实施清单

1.准妈妈要注重科学的生活方式。从生活起居上讲,孕妇在怀孕期间,生活要有规律,要讲卫生,注重保健,饮食要均衡,忌烟戒酒,行动要安稳舒畅,注重科学的生活方式,常到郊外游玩,欣赏自然风景,保持充足的睡眠。

2.准妈妈要讲求健康的孕期保健。从生理上讲,孕妇在怀孕期间,要常请医生检查身体及胎儿方位,指导调养,了解孕期的生理变化,注重身体健康,预防疾病,谨慎用药,节制性生活。

3.准妈妈要培养良好的心理情绪。从心理上讲,孕妇在怀孕期间,心理要平和,情绪要愉快,要尽量避免抑郁、悲伤、烦躁、惊恐和愤怒等不良情绪。

4.准妈妈要进行科学有序的胎教。从认识上讲,孕妇在怀孕期间,对胎儿进行胎教时要充满爱心,尊重科学,掌握必要的胎教知识,和丈夫密切配合,循序渐进,避免急躁情绪,努力和胎儿沟通,耐心而满怀爱心地陪伴胎儿成长。

30天忠告相信科学的胎教,绝不能神化胎教

尽管现代医学为胎教提供了可行的依据,也有诸多实验、实例证明了胎教的存在,但我们对胎教仍应以科学的态度审视,这便是:相信科学的胎教,但绝不神化胎教;肯定胎教的结果,但绝不夸大胎教的作用;可以保留对胎教的认识,但不拒绝对胎教的尝试。总之,以科学的态度看待胎教,科学地实施胎教,从而收获胎教的科学硕果,这便是我们所倡导的科学的胎教观。

好知味链接

近几十年来,欧美一些国家纷纷成立了胎教研究机构和胎教中心,致力于胎儿智力、体力的全面开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近年来,我国医学工作者对胎教的研究和应用也取得了相应的进展。

【日本:最早推行胎教的国家之一】

日本是世界上推行胎教最早的国家之一。20世纪70年代,日本一些医学、教育学专家借助于现代技术和先进仪器的帮助,从胎儿医学、教育心理学和超前教育学等方面入手,研究了胎教的科学依据以及施教方法,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宣传实施胎教最积极的国家。

日本最早重视早期教育的井深大先生进行了多次实验,证明胎儿有记忆力。日本许多专家学者做了一系列的科学实验,证明5个月以后的正常胎儿有听觉、视觉和触觉反应。日本医学专家室冈一先生证明了母亲体外的声音确实能传到胎儿耳朵。他把胎儿在母亲子宫内听到的血流、心音等声音录下来,让刚出生的婴儿听,婴儿会停止哭泣。

【美国:在胎教方面的贡献较多】

美国在胎教方面的贡献也较多,许多学者对胎教十分重视,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美国妇产科专家凡得卡教授在1977年创办了一所专门指导孕妇进行胎教的学校,他设计了一套胎教方案,系统地对胎儿进行了语言、音乐、触摸等方面的胎教,促进了胎儿的听觉和触觉的神经发育。他还主张丈夫也要参加胎教活动。接受过他胎教指导后出生的孩子,大多与众不同,有的刚出生就会轻轻拍打母亲的脸,有的长到4个月时已会说简单的句子。美国费城一家生理研究所对200多名受过胎教的4~7岁儿童调查发现,受胎教的儿童比没受过胎教的对照组智商高20%~45%。

【法国:对胎教很关注】

法国的生殖专家们也对胎教很关注,并做了一系列的实验。巴黎健康卫生科学院的专家在20世纪80年代就做了让孕妇听音乐的实验。他们对怀孕8个月的孕母进行音乐胎教,一直坚持到分娩。结果,孩子出生后第3天,在孩子吮奶时再播放那首胎教音乐时,孩子就会随着音乐的节奏有节律地吸吮,停止播放,婴儿就不再吃奶。这个实践表明,胎儿在出生前,有一定的记忆力,可接受教育,并且出生后有再认的能力。

【英国:进行了胎教实验】

英国的心理学研究者通过播放音乐的实验证实,胎儿对音乐会产生喜或恶的感觉,悦耳的音乐能让胎儿出生后的性格柔和。英国胎儿心理学会会长米歇尔·克莱门特指出:“当把怀孕期间录下来的母亲的歌声播放给婴儿听时,婴儿的反应是十分激动的,因为他们已有了记忆的印证。”

【中国:积极地探索】

我国的早期教育工作者也对胎教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验。专家主持了“有关胎教的研究”课题,证实了胎儿有接受外界信号刺激并能做出反应的能力;经过音乐胎教的新生儿听觉神经功能优于未经过胎教的婴儿(但噪音对胎儿脑细胞有损害);冷光源照射后,胎儿的脐动脉和脑动脉血流量有所增加(光照后胎儿的视网膜和神经无损害性改变);经过胎教的儿童性格活泼,爱唱爱跳的比例比对照组儿童有明显增高。

北京人民医院、北医大第一医院和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合作进行了胎儿听到外界声音能做出不同反应的实验;北京人民医院和北医大第一医院还联合实验,证实强光透过腹壁进入子宫,胎儿会作出相应反应;中国环境音响医学研究协作中心还做了从人体传声到胎儿对各种声波刺激的反应等实验和研究。

此外,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和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的一些医学专家在展开胎教研究的同时,还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创办了“胎儿大学”,效果良好。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