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与“药油”相关的标签
油鱼(姚可成《食物本草》)【异名】泉水鱼(《中国经济动物志?淡水鱼类》)。【来源】为鲤科动物拟圆唇鱼的肉。【动物形态】拟圆唇鱼体略长,前部圆,后部侧扁。体长约2
油草(《湖南药物志》)【异名】油麻。【来源】为禾本科植物千金子的全草。【植物形态】千金子一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根细长须状,簇生。秆丛生,直立或基部稍倾斜
油茶油OleumCamelliae(英)Tea-seedOil【别名】楂油、岑、树子油。【来源】为山茶科植物油茶CamelliaoleiferaAbel.的成熟
油桐子(《纲目》)【异名】桐子(《纲目》),桐油树子(《岭南采药录》),高桐子(《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油桐果(《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油桐的种
油桐根(《四川中药志》)【异名】桐子树根(《草木便方》),桐油树世(《岭南采药录》),高桐子根(《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桐油树根(《贵州草药》)。【来源】为大戟
油胡桃(《纲目》)【来源】为胡桃科植物胡桃的种仁返油而变成黑色者。植物形态详"胡桃仁"条。【性味】《纲目》:"辛,热,有毒。"【功用主治】《纲目》:"杀虫攻毒。
油茶根皮(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山茶科植物油茶的根皮,植物形态详"茶子心"条。【采集】全年可采,洗净晒干收贮。【化学成分】根含l-谷氨酸-γ-甲
油柑虫节(《岭南采药录》)【异名】油甘子虫瘿(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油柑树枝上的虫瘿。植物形态详"庵摩勒"条。【采集】在虫未爬出前采
罂子桐【释名】虎子桐、荏桐、油桐。【气味】(桐汩)甘、微辛、寒、有大毒。【主治】1、痈肿初起。用桐油灯,放入竹筒内,烟熏患处,出黄水即消。2、臁疮。用胡粉煅过,
油桐叶(《福建民间草药》)【异名】桐子树叶(《草木便方》)。【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油桐的嫩叶。植物形态详"油桐子"条。【功用主治】消肿解毒。治痈肿,丹毒,臁疮,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