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茄的功效与作用
别名:
癫茄、大癫茄、野癫茄、野番茄、钮茄根、山马铃、刺丁茄
来源:
茄科茄属植物丁茄Solanum surattense Burm.f.,全草入药。
形态鉴别:
亚灌木,高30-60厘米,茎有劲直的长刺,幼嫩部混生刺毛,叶互生,外形似茄叶,具有刺长柄,叶片宽卵形,长5-12厘米,宽5-10厘米,有5-7的羽状浅裂,叶脉上有长刺,夏秋开花,花少数或单生,萼先端5裂,有刺,花冠辐状,白色,雄蕊5,子房上位,浆果球形,直径2.5-4厘米,光滑,成熟时橙红色,种子多数。
生境与分布:
生于村旁、路旁、园边、半阴湿肥沃的地方。分布于长江以南、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采集季节:
夏秋采全草,秋季采根、果。
性味功能:
苦、辛、温。有毒,活血散瘀,镇痛麻醉,镇咳平喘。
主治用法:
跌打损伤,风湿腰腿痛,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痈疮肿毒,冻疮。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或煎水洗,本品有毒,不可内服过量。
参考配方:
1.冻疮:丁茄全草适量,煎水熏洗患处。
2.风湿腰腿痛,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用干根6-10克,水煎服。
3.鲜叶捣烂外敷,治跌打损伤。
4.跌打劳伤及疔毒:丁茄适量,捣绒包患处。
5.胃气痛:丁茄30-60克,水煎服。
6.风热咳嗽:丁茄30克,蛇含15克,水煎服。
7.疝气:丁茄果实3个,川楝子3个,桔核、香附、茴香根、荔枝核各6克,广木香3克,水煎服。
8.黄疸:丁茄30-60克,水煎服。
9.黄水疮:丁茄果实适量,炕干研末,调菜油搽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