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艾灸哪个部位效果最好 准确位置
三叉神经痛属中医面痛、偏头痛范畴。是三叉神经分支范围内反复出现阵发性、短暂闪电样、刀割样、火灼样疼痛,无感觉缺失等神经功能障碍、检查无异常的一种病症。多发生于40岁以上,尤以女性为多。
【病因】原因不明。中医认为病因与头痛基本一致,多因风寒、风热阻络,或肝火上逆、气虚瘀阻等因所致。
【症状】三叉神经痛仅限于三叉神经感觉分布区内,不疏散至后头部。一般分为发作期与缓解期。发作期起病急骤,疼痛剧烈,为阵发性。痛如刀割、锥刺、火灼、电击样阵痛,其来去突然,持续时间仅几秒至几分钟。频率自1日数次至1分钟多次。多深夜发作,可将患者在熟睡中痛醒。疼痛可因触及面部某一点(如谈笑、刷牙、洗脸时)而诱发,该处称为扳机点。通常多发于三叉神经的第2支与第3支,单发于第1支者较少见。疼痛多发于上下唇、鼻翼、眼眶等处。开始向外放射。在发作数周或数月后常可自行缓解数日至数年,即为缓解期。病程越长,发作愈剧烈,缩解期愈短暂。
【疗法】
【配穴方一】主穴:太阳,悬颅。配穴:第1支加攒竹、阳白;第2支加颧髎、耳门;第3支加承浆、颊车、翳风;反复发作者,加肝俞、胆俞。
【灸法】用灯火灸,按操作方法在所选穴位各灼灸1下,每日或隔日灸1次。
【主治】三叉神经痛。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屡用效佳。
【配穴方二】百合、太阳、头椎、上星、列缺、合谷、阿是穴。
【灸法】用艾炷隔蜂房灸,每次选3~5穴,取炒蜂房末适量,用黄酒调制成厚约0.2cm的小圆饼,放穴上各灸3~5壮,每日或隔日灸1次。
【主治】三叉神经痛。
【附记】引自《外治心悟》。此法有通经活络止痛之功,故用之每收良效。
【配穴方三】阿是穴(可取压痛点2或3个,可在头面部处寻找)、颧髎、太阳、下关、颊车、合谷(只取患侧或重症取双侧)。
【灸法】①用艾炷隔药饼灸,取当归、蜈蚣、蚯蚓、延胡索各等份,先将当归、蜈蚣、延胡索共研细末,入蚯蚓共捣烂,加陈醋或红花酒适量调成膏状,制成小圆形药饼若干个,每穴置一药饼,上放艾炷点燃灸之,各灸3~5壮。每日或隔日灸1次。②用艾条温和灸(或雀啄灸),每穴灸5~10分钟,每日1次。③用灯火灸,按操作方法每穴灼灸1下,隔日灸1次。
【主治】三叉神经痛、面痛、偏头痛。
【附记】笔者经验。此法有温经通络、祛风活血之功。多年使用,坚持治疗,多可获得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