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白话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职场江湖

中药白鲜皮的功效与作用

作者:白话网主编 时间:2025-03-01 14:15:25 浏览:

白鲜皮主产于辽宁、河北、四川、江苏等地。春、秋二季采挖根部,除去泥沙及粗皮,剥取根皮,切片,干燥。生用。具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之功效。《药性论》:“治一切热毒风,恶风,风疮、疥癣赤烂,眉发脱脆,皮肌急,壮热恶寒;主解热黄、酒黄、急黄、谷黄、劳黄等。”现代研究,该品挥发油在体外有抗癌作用。

白鲜皮的功效与作用

白鲜皮简介

药名:白鲜皮

科属分类:芸香科。

别名:北鲜皮、藓皮、野花椒根皮、臭根皮。

性味:苦;咸;寒。

归经:脾经;肺经;小肠经;胃经;膀胱经。

功能:清热燥湿;祛风止痒;解毒。

主治:风热湿毒所致的风疹;湿疹;疥癣;黄疸;湿热痹。

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白鲜和狭叶白鲜的根皮。

采收储藏:大部分地区在春秋季节采挖,南方于立夏后采挖,洗净泥土,去除须根及粗皮,趁鲜时纵向剖开,抽去木心,晒干。

炮制:拣净杂质,除去粗皮,洗净,稍润,切片,晒干或酒拌炒。

白鲜皮的功效与作用

1、白鲜皮治鹅掌风:用白鲜皮入口嚼烂 手搓之.(<万氏秘传外科心法>)  

2、白鲜皮又有主妇人产后余痛二语,则有血虚血瘀之辨,且皆不宜于苦寒之品,虽容有血热一症,然白鲜亦非主要之药,仲醇已有血虚而热,非其所宜之说。<别录>

3、白鲜皮阳明胃土,喜燥恶湿,一有邪入,则阳被郁不伸,而热生矣。有热自必有湿,湿淫则热益盛,而风更乘热至,相依为害,以致关节不通,九窍不利,见为风疮疥癣,毛脱疸黄,湿痹便结,溺闭阴肿,咳逆狂叫,饮水种种等症,治宜用此苦泄寒咸之味,以为开关通窍,俾水行热除,风息而症自克平。奈世不察,猥以此为疮疡之外用,其亦未达主治之意耳。然此止可施于脾胃坚实之人,若使素属虚寒,切勿妄用。<本草求真> 

4、白鲜皮气寒善行,味苦性燥,为诸黄风痹要药,世医止施之疮科,浅矣。<纲目> 

5、白鲜皮疗四肢不安,时行腹中大热,饮水、欲走、大呼,小儿惊痫,妇人产后余痛。<别录> 

6、白鲜皮入肺经,故能去风,入小肠经,故能去湿,夫风湿既除,则血气自活而热亦去。治一切疥癞、恶风、疥癣、杨梅、诸疮热毒。<本草原始> 

7、白鲜皮治鼠疫已有核,脓血出者:白鲜皮,煮服一升。(<补缺肘后方>)  

8、白鲜皮治肺藏风热,毒气攻皮肤瘙痒,胸膈不利,时发烦躁:白鲜皮、防风(去叉)、人参、知母(焙)、沙参各一两,黄苓(去黑心)三分。上六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温服,食后临卧。(<圣济总录>白鲜皮散)  

9、白鲜皮苦能泄热,寒能除热,故主头风有火证。性寒而燥,能除湿热,故主五疸。咳逆者,实火上冲也,得寒而散,则咳逆止矣。淋沥及女子阴中肿痛,亦皆下部湿热,乘虚客肾与膀胱所致也。湿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者,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脉也,脾主四肢,恶湿而喜燥,今为湿邪所干,故四肢不安也。时行腹中大热,因而饮水、大呼、欲走者,邪热盛也。小儿惊痫,亦热则生风之候也。散湿除热,蔑不济矣。妇人产后余痛,应是血虚而热,非所宜也。<本草经疏>

10、白鲜皮治一切热毒风,恶风,风疮、疥癣赤烂,眉发脱脆,皮肌急,壮热恶寒;主解热黄、酒黄、急黄、谷黄、劳黄等。<药性论> 

11、白鲜皮治急性肝炎:白鲜皮9g、 茵陈15g、 栀子9g 、大黄9g,水煎服。(<内蒙古中草药>)  12、白鲜皮疗产后中风,虚人不可服他药者:白鲜皮三两。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服。耐酒者可酒、水等分煮之。(<小品方>一物白鲜汤)  

13、白鲜皮疗肺嗽。<兵部手集方> 

14、白鲜皮疗四肢不安者,即痹着之病也;时行腹中大热,饮水、欲走、大呼者,则天行热病狂易之类也,小儿惊痫,亦风热病耳。<别录> 

15、风,黄疸,咳逆,淋沥,女子阴中肿痛,湿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本经>

以上就是本站的小编雨夜为您介绍的“白鲜皮的功效与作用”相关的内容 ,大家对白鲜皮有一定了解了吗?

标签: 白鲜皮 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