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白话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职场江湖

你认为输血“亲上加亲”最安全?小心反客为主

作者:白话网 时间:2025-03-01 17:43:22 浏览:

输血是临床工作中抢救和治疗患者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然而在手术室工作中,很多患者和家属对输血的认识有不少误区,今天宗医君针对这一问题帮大家科普一下。

输血的误区

误区1:输血太可怕,后果很严重

提到输血,很多患者和家属往往有这样或那样的担心,甚至在病情危重的情况下,迟迟不敢签字,有时还会耽误了疾病的救治。其实,这种恐惧大可不必。输血就是一种常规治疗手段,当人体缺水,渴了,我们会去喝水;当人体缺血的时候,也得补点血。

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及化验指标来严格把控,在什么情况下输什么样的血。血液经过两个人,即手术室护士和麻醉医生三次核对,八项输血信息确认无误后,才会给病人输注,整个过程规范操作,确保输进患者体内的血液是干净安全的。

误区2:输血可以补充营养

民间的谣言深入人心,如输血能大补,让黑发变白发,立马容光焕发。对一些没病也想输点血的朋友,我想提醒的是,血液不是“大补丸”,对增强人的营养、体质并没有直接效果。

盲目输血反而可能增加人的心脏负担。由于技术限制,输血不能绝对杜绝所有传染病感染的风险。因此,我们的原则是能不输血就不输。

误区3:“亲上加亲”最安全

很多影视剧里,经常会看到一个人急着用血,他的家属二话不说就撸着袖子为他献血。然而,实际情况中这种做法是不提倡的。输亲属的血并非像我们想得那么安全。甚至很可能会引发体内一场凶险的战争。

输血时,除了有用的血液成分,一些坏蛋间谍也会混入进来,他们企图侵占人体大本营。非亲属之间能识别这些间谍,并且拒之门外。但当你们是亲属时,这些间谍就不容易被认出来了。他们悄悄潜伏在人的身体里,一旦条件成熟,反客为主,对人体发动袭击,引发致命后果。我们专业上称为“移植物抗宿主病”。尽管此病发生率较低,然而一旦发生,死亡率高达90%,所以别被电视剧错误场景忽悠了,输血并没有那么简单。那如何保障临床输血安全呢?一起来看看吧!

输血怎样保证安全

怎样保证输血安全

输血安全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临床输血是“从血管到血管”的过程,此过程通过采供血机构工作人员、临床医生、临床护士、输血技术人员等共同来完成,保证临床输血全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质量,加强管理和监督,从而提高临床输血水平。

献血站应该严格控制血液制品质量,献血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在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市民,市民采血前进行严格的血液初筛,合格后才能献血。所有接触人体和血液的材料均为符合国家标准的一次性材料。采集后的血液,要进一步进行血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艾滋病病毒(hiv)等检测,对于hbv、hcv、hiv的检测,用elisa方法和核酸方法进行二次检测,大大缩短了窗口期,目前输血传染疾病的安全系数可达五十万分子一。另外,血液制品通过去白细胞、洗涤、辐照等技术进行处理,减少了临床输血反应。在血液的运输过程中,严格执行冷链规范制度,保证血液质量。

临床医生积极提倡自体输血,成分输血,熟悉各种血液成分制品的特性,结合患者病情,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尽量做到不输血、少输血,避免“人情血”“营养血”,提高输血的安全性有效性。医院输血科工作人员严格血液交叉配血、核对、发放等过程。临床护士在输血过程中进行严格核对,避免输错血,保证输血的正确性。

采、检、制、供、运、用等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只有认真细致的工作,才能确保从血管到血管的安全过程,保障临床输血安全。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常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