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西伯利亚艾菊、兔子毛、疔毒花、惊草、荆草、线叶菊
来源:
菊科线叶菊属植物线叶菊
Filifolium sibiricum(Linn.)Kitam.,
以全草入药。
形态鉴别:
多年生草本,根粗壮,直伸,木质化。茎丛生,密集,基部残留厚密的纤维状叶鞘,高20-60厘米,不分枝或上部少分枝,分枝斜升,无毛,有条纹。基生叶有长柄,倒卵形或矩圆形,长20厘米,宽5-6厘米,茎生叶较小,互生,2-3回羽状全裂,末次裂片丝形,长达4厘米,宽达1毫米,无毛,有白色乳头状小突起。头状花序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花序,花梗长1-11毫米;边花雌性,1层,能育;盘花两性,通常不育;边缘雌性管状花约6个;总苞球形或半球形,直径4-5毫米;总苞片3层,无毛,卵形至宽卵形,边缘膜质,顶端圆形,背部厚硬,黄褐色。花托稍突起,蜂窝状。雌花花冠扁筒状,顶端稍收狭,2-4裂;两性花花冠筒状,多数,黄色,长约2.5毫米,顶端5裂,无狭管部。瘦果球状倒卵形,稍压扁,腹面有2条纹,黑色,无毛。花果期6-9月。
生境与分布:
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河北、山西等省区。生于山坡草地。
采集季节:
夏、秋采集,晒干备用。
药理作用:
抑菌试验:其挥发油水饱和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福氏痢疾杆菌、鲍氏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药液在低浓度下对前三种菌仍有抑制作用。其水煎液乙醇提取液还对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
苦、寒。清热解毒,抗菌消炎,安神镇惊,调经止血。
主治用法:
传染性高热,对心跳、失眠、神经衰弱效果显著,对月经过多,月经不调有一定疗效。用量15克。水煎服。外用治痈肿、镰疮、中耳炎及其他外科化脓性感染。副作用主要是初敷时疼痛,常与止痛剂合用。
兔毛蒿膏熬制法:全草洗净,切碎,水煎3遍,合并过滤,浓缩成膏,避光密闭保存。